匆匆一瞥:求學故地,時代變遷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從家鄉的成長到求學的遠行,再到成家立業後的遠在他鄉或是重歸故里,前者是曲折的波折線,前路漫漫似乎沒有終點,而後者更像是弧線的最終閉合,有始有終。人生道路漫漫,家的港灣永遠是我們沉浸最長久的地方,求學之路、工作之行以及閒暇之餘難得的旅行路途,踏遍華夏中原大好河山,我們的足跡有機會遍佈國土萬疆。

一次被推遲到下午的外地出差機會,炎炎夏日裡,在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後,我和同事一行到達了七十多公里外銅山鎮的一處工地,處理一些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問題。此行還算比較順利,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幫助對方解決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後,我們便啟程準備往回趕。但好客的東道主邀請我們晚上吃個便飯再回,我面露難色,畢竟我是不喜歡這種在外的應酬的。但架不住對方的熱情,最終我們還是應承了下來。

匆匆一瞥:求學故地,時代變遷

為了方便我們開車回去,晚上的飯局並沒有安排在相對有些偏的銅山鎮上,而是被安排在了相隔不遠七公里外的殷匯鎮上一處很有特色的飯莊裡。說起殷匯鎮,這在我的人生履歷當中還是留下了很濃厚的一筆。三年的高中生活,求學生涯最重要的三年,我在這座池城西邊的小鎮上歷經三載寒窗苦讀,最終成功考入大學,而這已經過去有15年了,當年青澀懵懂的青春少年,如今早過而立之年,成家立業,結婚生子。

當汽車沿著公路緩緩駛入殷匯鎮的街道,這映入眼簾的則是沿街兩排整齊劃一的店招,寬敞的柏油馬路。時代在發展,曾經略顯擁擠的鎮中心也已經向外擴張了不少,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二層小洋樓也是隨處可見,這也許就是新殷匯發展過後的新面貌。由於晚宴的地點並非在鎮中心,我也無法再次追尋當年的足跡,當車輛漸行漸遠,身後的這片熱土,依舊勾起了那深藏腦海中的回憶。

2003年的夏天,在經歷了中考的考驗,我以一個高不算高低也不算低的分數徘徊在選擇高中的十字路口。作為一個位於偏遠鎮區、有著近乎封閉式管理的省級重點中學,殷匯中學最終成為我高中三年奮戰的的主戰場,並且還很僥倖的以末位分數排名進入了重點班。作為一所地理位置和教學資源並不算很突出的中學,殷中靠的就是這種封閉式的管理、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在多年的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才得以升至省級重點中學。

如今時下比較熱門的話題便是職場上的“996”模式,殊不知,當年的殷中升學時代,早已經就有了“6、10、6。5”模式。早上六點左右就開始的早讀,再到晚上十點左右的晚自習結束,每週六天半的課程,近乎魔鬼級別難度的學生時代,當度過了初入學校的短暫不適應之後,你的高考時間便開始進入了倒計時階段,即便心思再野,當看到你身旁埋頭苦讀、孜孜不倦的同窗們,你也很快就會融入他們。

宿舍、食堂和教室的三點一線是絕大多數學子們的日常,文化課的教育永遠都是重中之重,像音樂、美術之類的課程是沒有的,課程表中一週僅有的一節體育課還經常被主課老師們霸佔。你以為你起得夠早、睡得夠晚,但不要忘了還有同樣陪著你的班主任們,起早貪黑成為了求學當中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匆匆一瞥:求學故地,時代變遷

名聲大噪的毛坦廠中學模式帶動了周邊的經濟,殷匯鎮幾乎也同樣如此。每個年級都會有十幾個班級,而高三畢業班加上補習班更多。週末的下午永遠是鎮上最熱鬧的時候,一週因學習而緊繃的大腦和神經終於得到了片刻的休閒時分。而在那個消費能力有限的年代,我的足跡也就分散在學校周邊,在這個鎮子的中心地帶,度過了那往昔崢嶸歲月!

當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為我們授業解惑的老師們如今大多數已經成為50+、甚至臨近退休的老先生,他們從父輩中走過來,如今已然升級到了爺輩。每三年一個輪迴,他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走在人生道路最重要階段的莘莘學子們,直到兩鬢微白,皺紋爬滿了額頭。

為了更好地招生、更方便四面而來的學子們,如今的殷匯中學在我畢業後的兩三年搬到了市區,同時也更名為了池州市第八中學,而留下的那片校區則成為了職教中心,而我自從高中畢業之後再也沒有踏上那片土地。

臨別之時,坐在車內望著那車窗外燈火閃爍的街燈和徹夜通明的店招燈,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復。窗外一片漆黑,隨手拿起手機搶拍那街邊醒目的標誌,以此為證我以這種方式再一次到訪這片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