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本屆廣州車展共展出

1020臺展車,

其中

新能源車

241臺

國外品牌展車為

88款,佔比超過三成。

曾經對新能源汽車持觀望態度的合資品牌、豪華品牌等也終於意識到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加快了轉型

步伐。

以下幾款國外品牌純電動新車傳遞出各品牌不同的態度,值得購買嗎?國外品牌的大舉出擊將會對燃油車及國內新能源品牌造成什麼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

凱迪拉克 LYRIQ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凱迪拉克展臺非常熱鬧,特別是全新的純電中大型SUV LYRIQ更是需要排隊觀看。獲得這麼高的關注度,直觀的原因就是LYRIQ極大的還原了概念車設計風格,特別是車頭造型科幻色彩強烈,炫酷的燈光效果在量產車型上得以實現。超過5米的車身,在扁平化的車身造型以及溜背設計的承託下顯得修長動感。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內飾部分有2點印象深刻: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一,整個內飾濃郁的科技風格,尺寸33英寸的環繞大屏自然是視覺焦點。這塊大螢幕不僅可以傳統的分成儀表盤和多媒體顯示兩個區域,還能進行整體顯示,視覺衝擊力較強。同時,新車並沒有因為巨大的螢幕而放棄常用的物理按鍵,這是符合更多消費者使用習慣的。

二,車內儲物空間設計優秀,美系車一貫不重視這一部分

曾被消費者詬病,而在LYRIQ上空間實用性得到極大加強。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此次開啟預售的是單電機後驅版,預售價43。97萬元。價格和寶馬iX3頂配相同,但車身定位高半級,且純電平臺具有一定優勢,凱迪拉克在電動領域依然和BBA保持錯位競爭。

如果說LYRIQ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小編認為是儘快取個好讀好記的中文車名,更利於消費者傳播。

奧迪Q4 e-tron和Q5 e-tron

奧迪的兩臺新車並未放在同一展臺,一汽奧迪Q4 e-tron和上汽奧迪Q5 e-tron分別在8。1和6。1館。有意思的是,Q5 e-tron來自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的Q5L並無關聯,僅僅名稱相似。

兩臺新車與大眾ID。家族相同,均來自大眾MEB純電平臺。從尺寸資料、動力引數及懸掛結構等方面來看,Q4 e-tron和Q5 e-tron可以簡單看做奧迪版的ID。4和ID。5。奧迪與大眾的車型共享方式雖被網友調侃,但透過轉向機、減振器等關鍵部件的調整,Q4 e-tron和Q5 e-tron依然能夠提供優於下游品牌的行駛品質,試乘試駕環節能體會到明顯差異。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Q4 e-tron採用了奧迪家族最新設計,採用了家族傳統的六邊形封閉式中網,中網內部複雜的點陣式設計讓前臉並不顯沉悶,LED大燈燈腔內部猶如羽箭樣的燈帶非常別緻。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奧迪Q4 e-tron定位緊湊型SUV,車身尺寸為4590*1865*1613mm,但得益於純電平臺的短前懸設計,軸距達到了接近中型SUV的2760mm。雖然定位上Q4 e-tron低於此前的e-tron,但是內飾設計要更加前衛,整體造型完全脫離開了現有車型的設計手法。換擋機構採用了按鍵式電子擋把,因此主副駕駛之間設計出了非常巨大的儲物空間,車內的物品可以輕鬆放置妥當。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Q5 e-tron極大的還原了上海車展釋出的Concept Shanghai概念車,多邊形封閉式中網內構設計感十足。

Q5 e-tron定位中大型SUV,車身尺寸為4876*1860*1675mm,軸距為2965mm。

提供了“2+2+2”的六座版本和“2+3+2”的七座版本可供選擇。

Q5 e-tron預售價為40-50萬元,而ID。6X不到24萬的門檻,兩者相差巨大,但同樣採用後輪鼓剎令感興趣的消費者失望,希望正式售價能有驚喜。

賓士EQA/EQB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賓士帶來售價分別為36。58萬元和43。78萬元的EQA、EQB兩款全新的電動車型,雖然高喊著“全面電動”的戰略但似乎吸引力不夠大。

EQA與EQB在外觀上都保持了“原型車”GLA與GLB的高度相似,如同把EQ家族的前臉設計直接套在燃油原型車上,內飾上也如出一轍,但相比燃油版的GLA(售價27。68-33。28萬元)、GLB(售價29。28-34。88萬元)差距較大。

兩臺緊湊型SUV定價到這個水平不得不說這很賓士。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根據賓士此前的規劃,2025年之前緊湊型、中型等電動車都將以傳統平臺為基礎打造,簡言之就是“油改電”,需要等到2025年之後該品牌新電動車才將會基於純電動平臺打造。

BMW i4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寶馬帶來了首款純電轎跑i4,外觀上和4系Gran Coupe高度相似。相比4系,i4前臉配備點陣式半封閉雙腎格柵,保險槓兩側進氣口的取消了霧燈組,尾部最大的變化是用擴散器裝飾取代了了雙邊雙出的排氣。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I4提供eDrive40車型和M50車型,分別搭載了最大功率為340馬力的單電機佈局和544馬力的雙電機佈局,峰值扭矩分別為430牛米和795牛米。百公里加速時間分別為5。7秒和3。9秒。WLTP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分別為625km和560km。值得一提的是,M50版本是寶馬純電動M部門的首個車型,M-Power加持下動力水準已經超過了全新M4雷霆版。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參考i3德國起售價與國內售價接近,同樣由德國引進的i4預計起售價可能在45萬元左右,新車將於明年上半年上市,將與價位接近的蔚來ET7等車型展開競爭。

大眾ID.家族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相比其他合資品牌,大眾對新能源市場有著更快的動作。在國內,一年內連發了三款ID。產品,如此大象轉身表明其油、電兩條路都足夠重視。以上汽大眾為例:

3月,上汽大眾上市了“2021年世界年度車”ID.4 X。

6月,上汽大眾全球首發ID.6 X。這是大眾首款由中國市場定製,出口歐洲的車型。

10月,歐洲銷冠ID.3國內上市。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至此,大眾ID。家族初具規模,大眾有著美好的願景,但市場反應卻不夠熱烈。南北大眾的ID。系列上市以來經歷了艱難的爬坡,從3月份上市,4月實現1000輛突破,5月1500輛,6月3000輛,7月7000輛,到10月實現12000輛的銷量。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相比於大眾在燃油車的銷量,ID。家族的成績不值一提,但大眾品牌ID。營銷高階總監傅強卻又不同看法,他認為ID。家族與所有的新勢力品牌相比,上汽大眾突破千輛用時更短,突破萬輛也用時最短。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客觀的說,大ID。家族是有誠意的,來自MEB純電平臺已和合資品牌還在用的“油改電”套路說了再見,保留大眾元素但卻有著明顯創新風格的外觀內飾設計很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同,但在燃油車領域大獲成功的“水桶原理”均衡設計思路用在新能源領域,或許是ID。家族市場反響不夠火爆的一個原因。

本田e:NP1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本田在10月釋出了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在本次車展上帶來了e:NP1。

除了封閉的前格柵,很難看出這是一輛電動車。雖然本田宣稱新車採用了品牌最新的e:N Design設計語言,硬朗的車身線條及銳利的頭燈造型是新車的明顯特徵,但整車看起來就像是由XR-V“油改電”而來,如同將XR-V封閉了進氣格柵。需要說明的是,新車並非“油改電”車型,而是來自本田的e:N Architecture F純電架構,這是一個前置前驅純電動車製造平臺。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車頭本田“H”標可點亮且尾部車標改為“HONDA”字母。新車軸距2610mm和XR-V相同,但車身更長達到了4390*1790*1560mm。相比大眾ID。4小一圈,動力水平相近。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內飾部分最大亮點是本田竟然也用上大螢幕了,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15。2英寸中控屏在當前來說不算優勢,但對本田而言算是突破了。換擋方式則是採用了此前混動車型使用的按鍵式換擋,從展車可以看出中央通道的亮面飾板已滿是指紋。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小編在車展現場還發現2個特別的點,一是e:NP1車底的電池護板比門檻更低,對車輛透過性有一定影響;二是e:NP1的分段式車頂,後排車頂部分採用了獨特的遮陽設計。與常見的天幕或電動/手動遮陽簾不同,e:NP1是2塊手動拆卸的遮陽板,採用這樣獨特的設定,或許是因為e:NP1為了保證溜背車型的後排頭部空間。但小編在現場並未找到專門的位置去儲放這兩塊擋板。

新車將會在2022年春季上市,希望屆時在價格上能給出驚喜。

辣 車 說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此前,合資品牌及豪華品牌對新能源市場持觀望態度,或許是船大難掉頭,或許是享受著燃油車領域主導地位的紅利並不急於轉型。但汽車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本屆車展看,登場了779臺燃油車和241臺新能源車,儘管燃油車在數量上仍佔據絕對優勢,但新能源展車數量創下歷年之最。同時,新能源的市場滲透率正在發生著劇變,從去年5%到目前接近20%,意味著國內市場每銷售10輛乘用車中,將有兩輛為新能源車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甚至直言:明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會達到35%。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這意味著燃油車市場將會進一步的壓縮,車企對燃油車的開發和推廣力度難以避免的隨著這一市場的縮小而減弱。而在新能源賽道上,佈局較早、轉型更快的自主品牌並不存在明顯的短板,它們開始打破曾經難以逾越的品牌鴻溝,向更高階的市場進擊。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自主品牌燃油車仍未跨過的20萬元價格天花板,在新能源領域做到了彎道超車。蔚小理等品牌已將價格穩定在了20-50萬元,其中蔚來以42。5萬元的平均成交價力壓寶馬,居賓士之後。本次車展上大量自主品牌電動車價格定在30萬元以上,長城旗下的沙龍首款車型機甲龍預售價高達48。8萬元。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開始在這一領域發力已爭奪日趨擴大的市場。但有趣的是,在燃油車領域有技術優勢的外資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實力並非十分突出,已經在自主陣營中消失的“油改電”方案在這些產品中大量出現。

國外車企電動車即將大波來襲 成色幾何?

有人說當外國傳統大車企轉身新能源後,國內新能源車企將一敗塗地。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國外品牌的產品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拋開品牌號召力,產品力方面甚至沒有優勢。也許是國外品牌轉身的程度還不夠,我們期待這一市場得到更充分的競爭,不僅能倒逼和促進成長,對消費者而言也將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讓我們靜靜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