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說了幾十年的話題,今天再做思考,總有一些新的答案,買車到底買的是什麼?

今天的乘用車市場已經完全不同,相比於曾經的內燃機市場,這是一個技術架構更復雜, 更拼可靠性的時代,一個電機、發動機、電池、晶片相互組合而來的綜合複雜體,已經被推向了市場。

曾經的汽車技術就算是再不穩定,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也做了將近一個世紀,歷史的技術沉澱註定了可靠性與穩定性更強。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現在講的是碳中和、新四化、雙積分,這些新的概念,催生出的新技術是電動、混動。

中國品牌也在不斷的更替技術,試圖透過一個合資企業沒有做研究的新市場來做超車動作,比亞迪的純電/DM-i,吉利的雷神混動,長城的DHT等等,都是全新的混合動力架構。

從技術上來說,混合動力架構更難,難的不僅僅是技術策略,更是精細化生產能力。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混合動力架構陣營中,做的最好的是豐田THS以及本田i-MMD兩大架構,這兩大架構拿出來的引數,其實都不好看,比如說豐田的THS車型,加速效能都不快,豐田也從來不敢把操控擺在面上說。

比如說1。8L排量的雷凌,百公里加速成績只有10秒, 而且從目前的百公里綜合油耗上來說,也不算非常低。

換句話說,價格優勢沒有,加速效能沒有,省油能力也不在第一梯隊上,但豐田THS就是不愁賣,而且目前依然難以被超越。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為什麼?

就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豐田不是一個引數黨,它能呈現給使用者的是最好的可靠性以及最好的平順性,這要比很多拼引數的企業出色不少。

有的車馬力大、扭矩大、加速快,但變速箱頓挫、容易壞修起來還貴,但豐田馬力小、扭矩小、加速也不快,但豐田就是能做到別人修三次,它一次也不用修。

這種東西,是不會寫到賬面引數上的。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凱迪拉克ATS-L各方面效能都很猛吧,但通用不會把它故障率高、變速箱問題多、發動機異響以及保值率低的問題寫出來,豐田也不會把雷克薩斯ES200開不壞、穩定性強的優勢寫出來。

能拼的只有賬面引數,但很多不拼引數的企業,註定在這個環節就輸了。

放在中國企業上同樣是這個道理,尤其是複雜化的混合動力市場中,大家又開始了拼配置、拼引數階段,這無疑走進了一個新的誤區,難道配置好,馬力大的車,就是好車了嗎?

必然不是。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混合動力架構更需要注意的就是可靠性,因為它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如果可靠性不夠強,那麼後期的維護成本將會非常高。

吉利的雷神動力、比亞迪的DM-i、長城的DHT都是最近比較新的幾個動力架構系統,這幾個架構系統未來將會是第一梯隊架構。

這些企業都深知一個道理,複雜的架構如果沒有穩定的可靠性,那麼必然是後期反噬品牌價值的猛獸,當年的高爾夫6變速箱問題,就成功讓大眾流失了一部分使用者。

為什麼說外行看引數,內行看壽命?豐田配置差,為啥它就不愁賣?

在控制質量上,中國品牌已經非常謹慎。

比如說吉利,在工藝上已經努力做好細節,變速箱的設計、生產按照沃爾沃標準來做,同時技術架構也去繁從簡,保證執行的高效率,從根本杜絕高故障。

再比如說比亞迪的DM-i,電池的穩定性、可靠性、低溫續航壽命以及電機的壽命,都已經控制的很好。

長城的DHT同樣如此,內燃機的可靠性也能做的很好。

對於混合動力系統,中國品牌也都很聰明,混動的本質從來都不是多麼低的油耗,多麼出色的加速效能,而是多麼極限的穩定性,畢竟原理都懂,如何做得很穩定,才是考量企業優秀與否的關鍵。

從根本上來說,終究還是車,車的價值是出行,如果基本的可靠性都沒有,那麼對於車的定義來說,是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