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會來了?2025年歐洲將進口8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

撰文|楊錚

一個三年後將達到每年80萬輛規模的電動汽車市場正向中國汽車製造商招手。以2021年的全年銷量計算,這一規模足以容納一個“過得還不錯的”的汽車品牌。

這是一箇中國汽車行業再熟悉不過的市場——歐洲。

普華永道日前在德國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每年對歐洲的電動汽車出口量將達到80萬輛,這也意味著,屆時歐洲將成為中國汽車的淨進口國,淨進口額達到22萬輛。

新機會來了?2025年歐洲將進口8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

形成這一趨勢的原因,是電動化轉型在歐洲與中國市場的不同表現形式。

普華永道德國合夥人兼汽車業務主管Felix Kuhnert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持續面臨供應鏈問題,正專注於在歐洲生產價格更貴、同時產量也更少的電動汽車。

業內人士也指出,為了維持上市公司的業績,歐洲汽車製造商往往傾向於將有限的資源優先分配給高階產品,以維持更高的利潤率。這從歐洲各大車企釋出的財報中可見端倪:銷量降低的同時利潤增加,是歐洲車企普遍的業績特點。

但這就給了中國汽車製造商更多的機會。普華永道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國內市場上最佳化和開發了他們的產品,因此他們現在把價格實惠的純電動汽車、創新的技術以及頗具吸引力的概念帶到歐洲。”

風水輪流轉。

不過,如此龐大的份額並非全部留給中國品牌。報告指出,在這80萬輛可能銷往歐洲的汽車中,約有33萬輛車屬於跨國品牌的“中國製造、全球供應”。

人們其實對此並不陌生。華晨寶馬向海外出口iX3已經有兩年多,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更是一度成為歐洲市場上Model 3、Model Y的唯一來源。更有甚者,雷諾透過與東風集團合資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華大規模生產達契亞品牌電動汽車,專門用於返銷歐洲。

新機會來了?2025年歐洲將進口8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相當一部分產能用於出口

但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仍然享有充裕的市場空間。據中汽協整理海關總署資料,2021年,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汽車海外出口達到54。5萬輛,其中40%、約22萬輛銷往歐洲。

也就是說,到2025年,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還有25萬輛以上的增長空間。

人不傻,但錢也很多,速來。

實際上,歐洲市場早就被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列為重點攻略的目標。“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歐洲市場的快速崛起。從2021年開始,歐洲市場就超越亞洲市場,成為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市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曾表示。

另一方面原因是歐洲自身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下滑。標普全球旗下汽車研究機構日前釋出報告稱,在最糟糕情況下,到2023年底,歐洲能源危機或使其汽車產量平均每季度下降近40%,即超過100萬輛。這給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軍歐洲市場帶來充分的機遇:

繼先行進入挪威市場之後,今年10月8日,蔚來宣佈登陸歐洲四國;此前幾天,吉利與歐洲當地企業合作簽約,將在從中東歐切入歐洲市場,從2023年開始在匈牙利、捷克以及斯洛伐克銷售吉利旗下幾何品牌電動汽車;今年的巴黎車展上,比亞迪宣佈旗下三款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

新機會來了?2025年歐洲將進口8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

比亞迪漢、唐、ATTO3三款產品將在明年在歐洲開售

此外,普華永道也指出,在中國製造商在歐洲銷售越來越多的純電動汽車的同時,歐洲和美國製造商正越來越多地將其純電動汽車生產轉移到中國。

普華永道的判斷很容易得到現實案例的印證。上月底,MINI宣佈將在2023年關閉在英國牛津的電動汽車生產線;與之對應的是,寶馬與長城汽車合作的光束汽車將從2023年開始投產MINI品牌電動汽車。此消彼長,自然會改變中歐之間的電動汽車貿易的流向。

普華永道和其他分析師表示,中國品牌此前進入歐洲市場的努力大部分以失敗告終,但如今中國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的專業知識可能會成為一種競爭優勢。“中國汽車製造商目前正尋求鞏固它們在歐洲的立足點,”普華永道表示,“與10年前它們進入的市場相比,現在的競爭環境已經明顯變得公平了。”

普華永道預計,中國品牌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將達到3。8%至7。9%。

如果你對這個資料缺乏直觀認識,可以這樣參照:乘聯會資料顯示,目前市面上德系SUV的市場份額正好是7。9%。

請想想路上見到的德系SUV,自行腦補歐洲街頭的中國電動汽車。

新機會來了?2025年歐洲將進口8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

蔚來已經試圖在較高階的市場與歐洲對手競爭

不過,中國品牌電動汽車仍有更多工作要做。普華永道表示,中國品牌在歐洲的知名度仍然相對較低,要建立強大的純電動汽車聲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高階車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