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柳 燕

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

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

“瑤光2025戰略”對於奇瑞汽車而言內容很豐富,而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則對於整個汽車產業來說含義更深遠。它的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是中國汽車人用奮鬥精神所支撐起的國之支柱的今天和未來。

在諸多釋出“2025戰略”的車企中,奇瑞汽車的戰略釋出不是最早的,但可以說是很與眾不同的一個。

9月16日,我受邀參加了在蕪湖奇瑞龍山試驗中心舉辦的“瑤光2025 奇瑞科技DAY”活動。這一場活動,把“技術奇瑞”的創新實力秀翻了全場。持續三個小時的釋出會資訊量極大,以至於很多現場發朋友圈的媒體直呼,乾貨太多,這都夠其他擅長推廣的公司開三五場釋出會了。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奇瑞的“瑤光2025戰略”包括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等四大核心領域,涵蓋平臺架構、三電、智慧駕駛、智雲平臺、生態夥伴等在內的13大核心技術,構建面向新時代的技術創新鏈。奇瑞“瑤光實驗室”也在大會上啟動。同時,匯聚奇瑞尖端黑科技的GENE基因品牌概念車驚豔亮相,原創的前瞻設計和滿滿的未來科技感,助力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這場釋出會亮點紛呈,把“技術奇瑞”的“理工男”人設秀出了新高度。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關於“兩個愧疚感”

三小時釋出會的結尾環節,由這個“理工男”之家的家長,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做總結髮言。他說:“瑤光2025戰略是奇瑞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創新創業的一次勇敢嘗試。它是企業‘科技躍遷’的重要戰略支撐點,也是奇瑞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的‘衝鋒號’和‘宣言書’,更是奇瑞進階向上,承載民族品牌向上使命和擔當的一次勇敢攀登。”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就在這篇結束語的開場,尹同躍在對嘉賓們表示歡迎之後,先講了兩個“愧疚感”:

第一個是對員工的。他說,今年大家經歷了極度煎熬的夏天。我們的生產線一天都沒停,員工一天都沒休息。我每天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下班的員工拖著疲憊的身軀,很內疚。在惡劣的天氣裡,我們的員工加班加點戰高溫,保生產。上個月(指8月)不小心變成了行業第三。

第二個是對行業的。尹總指出,汽車是碳排放很高的行業,我們現在生產的產品還是燃油車為主,我們對地球、對環境是有負罪感的。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提出禁止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國目前還沒有。我們已經有了雙碳目標,我們也在此呼籲,早日明確禁燃時間表,讓企業加速向新能源推進。

我在現場看了釋出會全程,到此處的感受是,“瑤光2025戰略”對於奇瑞汽車而言內容很豐富,而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則對於整個汽車產業來說含義更深遠。它的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是中國汽車人用奮鬥精神所支撐起的國之支柱的今天和未來。

沿著這兩個“愧疚感”裡的兩個關鍵詞“加班”和“禁燃”,我發散出兩段淺層的感觸和思考,與同仁分享,也歡迎拍磚。

關於“加班”與“奮鬥者文化”:

願每個奮鬥者不被辜負

第一個愧疚感裡的關鍵詞是“加班”。而“加班”的背後,是一個個推崇“奮鬥者文化”的中國汽車企業的拼搏努力,是一代代汽車人忘我奮鬥的身影。尹同躍所描述的高溫下不休息、火熱加班保生產的工作場景,在諸多的中國車企中是尋常的畫面。

奇瑞汽車的25年,正處於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史中的“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汽車從模仿跟隨,發展到擁有自主的研發能力,不斷取得創新與突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下,中國汽車品牌從設計、研發、質量、營銷、供應鏈等各領域全面追平了與汽車強國的差距,中國汽車在全球地位悄然發生變化,正在從區域性引領,向全面引領大步邁進。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而取得這一切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奮鬥者精神。儘管“以奮鬥者為本”並未在所有企業作為企業文化來進行體系建設,但在中國汽車企業,特別是自主車企裡,奮鬥者文化無處不在地存在於企業的理念和行為中。

企業界最著名的奮鬥者文化,來自華為,來自其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正是華為人的奮鬥,創造了華為的商業奇蹟。華為甚至以自願簽署“奮鬥者協議”的方式,將員工牢牢地繫結在奮鬥者的戰車上。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在華為官網上,有一段文字型現了華為公司對於奮鬥的理解:“唯有艱苦奮鬥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與信賴。奮鬥體現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任何微小活動中,以及在勞動的準備過程中為充實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我們堅持以奮鬥者為本,使奮鬥者得到合理的回報。”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應該建立在管理機制的基礎上。華為對於奮鬥者的本質理解和以奮鬥者為本的體系制度,共同確保了奮鬥者文化在華為的落地生根,直至使奮鬥精神成為企業基因。這是一個共築夢想、共享權力、共擔責任、共享利益的機制,也是其奮鬥者動力之源。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汽車是競爭激烈的行業,車企幾乎無一不倡導奮鬥精神,但把它作為有機制保障的企業文化來執行和管理,總體來說目前還距離尚遠。除了那些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真正由夢想驅動的企業家的奮鬥之外,更多的是員工由內生動力和事業驅動的奮鬥精神,或績效壓力下的拼搏。

也有部分汽車企業的奮鬥者文化還停留在倡導無私奉獻的純精神鼓舞層面,或大戰之前喚起鬥志的口號層面。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誠然可敬,但推崇無價值回報的長期奮鬥並不合情也不合理,“大戰100天”之類的“運動式奮鬥”也難以持久。還有一些企業將“奮鬥者文化”簡單地執行成為“加班文化”,甚至有些組織將畸形的“加班文化”假借奮鬥之名變得合理化,重形式而輕實效,這是對“奮鬥精神”的誤讀和濫用。用加班制度約束出來的形式上的被動“奮鬥”,不是“奮鬥精神”的真正價值所在。

企業倡導的奮鬥精神,需要有基於科學的底層邏輯設計出的管理機制的支撐。唯有在制度設計上看重、肯定、激勵奮鬥者,在分配機制中充分體現價值回報的獲得感,才能保證奮鬥者成為企業之“本”,使“奮鬥者文化”有健康發展的土壤。

中國汽車企業中,明確主張奮鬥者文化的,吉利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奮鬥者文化位列吉利四大企業文化首位,它的具體詮釋是:人人爭做吉利奮鬥者,堅決不做殭屍粉。吉利奮鬥者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持續創造價值,成為受尊敬的人。吉利的奮鬥者要以使用者至上,以使用者為中心,時刻將使用者需求貫穿到全過程,努力發現需求並滿足使用者,迅速反應,提供超出預期的產品和服務。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奮鬥者文化被認為是吉利員工強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內部力量的來源,亦是實現吉利戰略目標的根本動力。吉利在考核制度上雖與華為不同,但思路有某種相通性。遵照“高挑戰、高績效、高回報”的原則,明確價值貢獻核心準則,透過有效績效評價機制甄別奮鬥者,為其提供優勢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和組織的動力和活力。

曾經有媒體採訪一位在吉利工作了18年的營銷老總,問及是什麼原因使他一直堅持在吉利奮鬥時,他給了兩點答案:一是對企業掌門人的認同,李書福能看到很多人看不見的東西;二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吉利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奮鬥的人。

“不辜負每一個奮鬥的人”,正是“奮鬥者文化”制度設計的精髓所在。

月銷量持續“開掛”,最新發布的9月份銷量突破3萬輛,雄踞新勢力榜首的廣汽埃安,是近年來多家國企混改中目前做得最到位的典範一樣的存在。9月6日,公司宣佈完成股份制改革,此前埃安已完成骨幹員工的股權激勵,建立了長效激勵機制,以充分激發體制活力,這也是中國國企混改首次大規模實施“上持下”的新模式。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中國汽車品牌正迎來向上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汽車人正在以奮鬥者精神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我們希望看到,並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企業,特別是新創企業以及從傳統企業中獨立執行的新品牌公司,已經或正在從制度上給予奮鬥者釋放奮鬥精神和實現奮鬥價值的空間。

若每一個奮鬥者不被辜負,則奮鬥者必將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關於“禁燃時間表”:

加快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

“禁燃”絕對是當今汽車行業高頻詞,它是指“禁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進入“電動化”時代,有關“燃油車停產令”的討論一直沒有斷過。近兩年來,燃油車退市已不再是理論上的探討,而進入實質性動作階段。

中國新能源汽車領頭羊企業比亞迪,率先宣佈於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成為全球首家官宣企業。長城汽車宣佈將於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長安和北汽也宣佈將於2025年停止銷售燃油車。去年底在英國召開的氣候大會上,福特、賓士等多家國際品牌宣佈於2040年前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停止生產燃油車。近期,大眾、寶馬等品牌宣佈將於2030年前後停止生產傳統燃油車,部分超豪華品牌也推出了更早的2022年到2025年之間實現“禁燃”的時間表。

從政府層面來看,多個主要國家在能源領域加快推進轉型,紛紛設定了“禁燃”時間表。新較激進的是挪威,“禁燃”時限是2025年。近期,由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到2035年在歐盟27國禁售燃油車的建議,經過歐盟27個成員國環境部長長達16小時的激烈談判,6月29日又邁出重要一步:歐盟關於氣候變化的立法提案正式被敲定,其中有一條:歐盟將在2035年全面禁止銷售燃油車。這與此前美國加州設定的禁燃時限相同。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中國目前還沒有政府層面的禁燃時間表,但今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其印發的《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成為全國首個“禁

”省份。

長安汽車董事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值會長朱華榮,在8月27日舉辦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演講中提出“禁燃”建議。他說:“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原來的技術嚐鮮、政策引導邁入了大眾普及階段,逐漸成為支撐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初步具備了停售燃油車的基本條件,應將我國停售燃油車提上議事日程。”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業內熱議。前文提到的尹同躍9月16日在奇瑞科技日演講中在“第二個愧疚感”中提及“禁燃”時,屬於“再次呼籲”的聲援。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毫無疑問,“禁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話題,國家、產業、企業、市場乃至社會層面的相關因素繁雜交織。但兩位大佬的意見仍代表了大部分中國汽車企業家的遠見與擔當,也符合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國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優異實力表現,也是他們敢於提出推動以上程序的行業性建議的強大底氣。

“禁燃”不會是“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先立再破”,而非“未立先破”,亦不等於全面切換純電動車,而是將採取多種技術路線並舉的方式,在合理的時間內,實現平穩過渡。這一點,在朱華榮的發言中也有清晰的表達:“引導企業和全社會有序向新能源轉型。”即使是在首開先河的海南,也明確規定了“特殊用途除外”。部分業內外人士,大可不必對“禁燃”的理解走向極端,也沒有必要每逢聽到“禁燃”就拍案而起。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禁燃”在國內外都是涉及多領域的“一波三折”的重大話題,但各自的痛點和重點並不相同。對於歐美等汽車強國而言,“禁燃”將使其過去百年時間裡構建起的強大燃油車技術優勢和壁壘不復存在,同樣面對“斷油”,對曾經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外傳統汽車列強的挑戰更為嚴峻。切換到新賽道後,競爭格局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而中國汽車有極佳的機會贏得領頭羊地位,這是我們對待“禁燃”話題與發達國家對此思考維度的重大不同,所以在時間表上並不具有橫向“對標”的意義。

柳燕: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背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海水與火焰|燕過有聲

在前文提到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全人類的共識,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全球汽車產業正在加快與能源、交通、資訊通訊等領域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應一方面對國家的頂層設計給予充分信賴,另一方面緊緊抓住汽車產業變革的發展機遇,持續推進新能源市場發展,加快低碳轉型,讓汽車行業繼續成為國民經濟穩增長的積極力量,為雙碳目標做出國之支柱產業的貢獻。

寫在最後

由尹同躍的“兩個愧疚感”引發的對“奮鬥者文化”與“禁燃時間表”兩個話題的思考,還有諸多的延展,雖篇幅所限止步於此,但它們定將是與產業發展相伴的長期話題,如海水與火焰,亦深邃,亦燃情,綿綿不絕

,生生不息

中國汽車人的奮鬥精神,就像蘊藏在海水中的巨大力量,有風平浪靜時的清澈沉著,有波濤洶湧時的巨浪磅礴。而尹同躍、朱華榮所代表的汽車企業家們所展望的產業願景,則如火焰般熱烈,它們所發出的光亮,照向了人類美好出行的未來,值得我們中國汽車人終其一生,為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