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其實外觀所謂的廉價感是造型美感(精緻)vs. 實用性(各類空間/人機工程)vs. 法規要求 vs. 大批次製造難度等等各方之間的博弈權衡與妥協。

很多概念車都是很精緻的,造型階段都會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重點突出品牌的一貫性符號和認知。以沃爾沃舉個例子: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概念草圖

在概念手繪草圖階段肯定會以重點特色線條為主,先勾勒出核心特徵點。這些通常都是

品牌有一貫性傳承

的,也就是造型上的品牌基因,反覆強化之後給消費者的固有印象。比如一看到雙腎造型就想到寶馬,一看到雷神之錘大燈就知道是沃爾沃。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草圖之後的一步步細化潤色

勾勒出核心線條之後你看這造型是不是很精緻和帥氣!讓人看了一眼就有想買的衝動。

但這時候各方需要合力博弈以及努力的點來了。。。

比如法規要求車必須得有後視鏡滿足法規要求呢

✓ 加大了後視鏡,車變醜了,看上去精緻感-1

精緻感最終面向法規需要妥協

比如設計說這麼大的輪輞,這麼窄的輪胎,對乘坐舒適性,成本,室內空間侵佔各方面影響都太大了。

✓ 減小了輪輞,從市面上選擇輪胎,看上去精緻感再-1

比如設計說這麼窄的車窗,車內乘坐的視野太狹窄了,開著視角盲區太大了,不安全。

✓ 車窗加大了,視野變開闊了,但精緻感再-1

比如沒有門拉手,實用性有點差呢。。。

✓ 增加門把手,精緻感再再-1

還有比如室內頭部空間,膝部空間等等。。。各種妥協和博弈在,就不一一列舉。

精緻感最終面向實用性需要妥協

造型向法規,設計實用等妥協,達成了初步一致認知後,這時候工程製造可行性也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比如這車身側位的特徵線和弧度太複雜了,衝壓容易開裂,生產節拍好難上去,大批次生產咋辦。。。

✓ 鋒利而又精緻的線條就變得更圓潤簡單了,精緻感再-1

精緻感最終面向大規模量產可行性妥協

大規模量產的汽車終歸是個商品,是需要滿足多方需求的。而滿足多方需求的,最終都會變得適當平庸。

多方博弈之後,實車就會會和概念圖有所差異,至於差異多少,就看車的定位到底是怎樣了,越貴的車,越捨得付出高代價獲取美感: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概念車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量產車

什麼樣的車或者什麼樣的人會不在乎車輛實用性,追求極致的精緻呢?

那就得提各種不需要大規模量產,只適合於小眾人群的超級豪華跑車了:

✓ 品牌方為了完美造型精緻感,可以付出足夠多的成本

✓ 消費者可以為了完美造型精緻感,可以忍受極差的車內視野

✓ 車一共就造幾百輛,工程可行性也不會為了大規模生產而煩惱

幾方一起為了“藝術品”的精緻感而努力,消費者又願意為精緻感買單,所以才有類似三大神車的存在: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汽車的外觀為什麼會有廉價感?

歡迎關注我,一起聊聊各種汽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