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現象”的心理解讀

1 習得性無助現象

習得性無助,

指透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習得性無助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給狗做實驗的時候發現的。

實驗中,塞利把狗關在籠子中,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被電擊時,狗只能在籠子中,沒有辦法逃脫。剛開始點選時,狗會產生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等反應。等多次實驗後,將籠門開啟再施以電擊時,狗並不會選擇逃出籠子,而是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後面,塞利格曼以人為物件,開展了一些相關研究。最後的實驗結果證明,習得性無助現象在人的身上也會發生,當我們在一件事情上,反覆經歷失敗時,就會對這件事情產生習得性無助。

“躺平現象”的心理解讀

從這種角度來看,躺平族正是由於年輕人長期處於一種高壓力,同時又沒有辦法解決的狀態中,進而產生的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

2 心理補償現象

所謂“

心理補償

”,是指人們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

3 沉溺現象

躺平,在某種程度下也是一種沉溺現象。他們沉溺的是什麼呢?

沉溺的是目前的流行娛樂方式,比如手機遊戲、短影片、電視劇等這些方式。

這些方式是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很容易獲得的一種娛樂方式,而且源源不斷地進行更新,不定期就上市的新款遊戲、每天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的短影片、滿足各類人群情感需求的電視劇等等。

“躺平現象”的心理解讀

選擇躺平方式來面對生活的年輕人,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不願意面對生活的煩惱,用其它的方式來回避困難,這種躺平的方式會讓人們越來越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躺平“沒有好壞,只是人們的一種選擇,是社會目前存在的一種現象。對於選擇躺平生活的人,或源於生活的難題找不到解決,或源於問題的一種轉移和逃避,也或是一種對自我和更高追求的探索、是一種新的生活哲學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