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重新出發的同一起跑線上,唯願此生拿起筆就不再放下

我們站在重新出發的同一起跑線上,唯願此生拿起筆就不再放下

小曹的畫 虎

最近,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是在聽學習寫作的課程,以前我一般是聽書或朗讀英語。按理說小曹應該早已經習慣了的,但最近,他時常感嘆幾句,有時還會問及一些關於我學習寫作的事情。

小曹是我的同事,從他進公司以來,就一直為我開車,我們年紀相仿,在我的印象裡他寡言少語,無慾無求,用現在流行的詞來形容,這些年他早已躺平。

自從我開始日更寫字以來,他是每天每篇必看,有時還把我的文章發給他老婆、女兒看,他說他很佩服我這些年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更佩服敢於嘗試的勇氣和說幹就幹的執行力。

原來他看了我的文章才知道,其實三十年前,我們都在農村,我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但這三十年裡,我不斷學習進步,努力打拼,結果就是拼出了和他不一樣的人生。現在都快退休的年紀又大膽重新開始,這股勁給了他很大的勇氣,他給我講了他們家的傳奇故事,他想重新開始拿起畫筆,把畫畫傳承下去。

聽完他給我講的那些故事,讓我感覺很震驚,他是三代藝術世家之後啊!同時也有些遺憾和氣憤,居然白白浪費這麼多年,為什麼這些年都無動於衷呢?

小曹是安徽宣城人,就是中國盛產宣紙的地方,宣紙是多少代以來的文人墨客書寫用紙,現在也還是畫家書法家必需用品。宣城也是詩人梅堯臣、數學家梅文鼎、紅頂商人胡雪巖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徽墨名家胡開文、學者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書畫家吳作人的故鄉。

雖然在這些大咖中沒有找到曹姓的名字,但他們那個地方,隨處都冒著文人畫家的藝術煙火氣息。方圓數十里鄉里鄉間,不是畫畫的,就是賣畫的,不是生產宣紙作坊,就是做宣紙或畫裱畫框生意的。

他們家也不例外,他爺爺生前就是當地的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那時他們家對每日絡繹不絕來向他爺爺買畫討字的人,習以為常,從不覺得有什麼稀奇。他大伯不僅畫畫很好,書法也非常考究有造詣,他的爸爸不僅能畫還能吹拉彈唱。

但他爺爺和伯伯去世多年,畫作和書法作品以前家裡有留存,可是幾次搬家以後,也不見蹤影,所以家裡沒有任何關於先輩的字畫收藏。

而去年他父親走的時候,還特地囑咐他到市場上去尋找曾經流出去的畫作,花多大代價也要買回來,好好傳承下去,為此他也到處託關係尋覓,這都一年多了還是一無所獲。

我突然想起幾年前,小曹帶我們公司的好幾個夥伴一起去過他們老家的古鎮,那個叫查濟的古鎮比起婺源的村落來就小得多了,但那裡出名是因為它是宣城有名的畫家村,一條小溪環圍起來的村落,在濃蔭綠樹之中掩映著一座座老房子,裡面一半以上都是叫的出名號的畫館,到處都是坐在橋頭、在樹下、在溪水邊、在屋簷下畫畫的人,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描摹繪畫裡,而他們又像畫一樣留在了我們的鏡頭裡。

小曹到了那裡就像回到家一樣,那裡很多畫家和做畫生意的人都是他朋友。

我也曾問過他,既然家裡有畫畫傳統,自己又是多年的喜歡,為什麼那些年不畫畫,沒做和畫有關的生意。

好像是因為他爺爺伯伯以前因為畫畫受過批鬥,所以很多年裡畫畫寫字在他們家是個敏感的禁語。八九十年代,倒是無所謂了,但已經沒有那種氛圍了,也沒有人主動提起。後來就出來打工了,要養家餬口,也沒有顧上喜歡不喜歡。直到最近這十年,身邊有很多人朋友搞畫展、搞書法作品和畫作的收藏,自己才偶爾畫畫玩玩,現在再去做這個生意已經太晚了,最多就是委託那些朋友尋找爺爺伯伯以前的作品”。

我們站在重新出發的同一起跑線上,唯願此生拿起筆就不再放下

小曹的畫 蝦

我問他要來了幾幅他平時隨意的作品,有畫蝦、老虎,因為沒有裱起來,我又不太會看畫作,但我能看出來還是有些功底的,在沒有任何學習和老師指點教過的情況下,還不是一年半載能練到的基礎,所以我很肯定,在畫畫方面,他真的是有遺傳下來的天賦。

所以我鼓勵他,大膽地拿起畫筆,像我一樣,重新開始學習,在他那麼多畫家朋友中拜個老師,潛心學習三年,日更不綴,定能有好作品出來,成為家族畫作傳承下去,有些還能夠到市場流通變現,說不定也能像他爺爺一樣,成為當地有名的畫家呢。

而且我覺得畫比文字更抽象更藝術,只要作者作畫過程中投入足夠的感情和心力,就一定會有人喜歡和認可的。作品帶給每個閱讀者是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再說畫品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之分,全憑看畫人的感覺和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