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回真正的自在

心靈的成熟過程,是持續不斷地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

——卡耐基

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回真正的自在

正所謂說:山寫照,水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

山寫照,水傳神,認知自己的真實面目,才能擺脫虛妄的世界。

要認清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都被“我執”所矇蔽。“我執”對於我們就像世界中的空氣,無形無色而又無處不在,不但無法直接指認,而且我們對它非常習慣和依賴,以至於完全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我執”指導我們緊緊抓住外在的幻境不放,物質世界越來越多姿多彩,人們的覺受也越來越複雜,總是在得失愛怨之間苦樂交纏。

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回真正的自在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修行,無論是學佛、修道,一方面對形而上的玄妙感到新奇,一方面也期望透過修行讓混亂不安的心緒得到安寧,並因此得到恆久的快樂幸福。

但是,別把修行想像成多麼美好的體驗,優美的環境中,焚香、靜坐、安寧、愉悅,那樣的時刻或許有,但大多數時間還是在與自己太過靈活、混亂不定的心思做鬥爭。

因為透過外境得到的片刻舒適快樂都不能持久,環境一變,心也跟著變了。心隨境轉,念隨心動,我們都是受制於幻境的凡夫。

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回真正的自在

昔日白居易問鳥窠禪師:“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一聽,覺得太簡單:“這兩句話,三歲小孩都會說。”禪師說:“三歲小孩會講,八十老翁卻還做不到。

修行是在做減法,煩惱去除了便是悟,而不是說懂得了多少道理。

《道德經》雲: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學問學得越多,煩惱習氣也去掉的越多,這才是真修行。

而不是在現有的一個滿滿的煩惱心之外,再去實現一個“悟”的境界。

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回真正的自在

(文中圖片皆來自於網路,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