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買了一個盲盒,我居然給他買了印章,然而這個東西讓我大跌眼鏡

這幾天我的一個朋友向我吐槽說她等了2年想要一個盲盒但是直到前兩天當她爸爸終於同意給她買的時候,他居然給她買了一個印章而不是盲盒。

盲盒背後的故事

當我細問時她告訴我說一開始她也以為是盲盒,因為沒有注意到盒子背後已經寫了她買到的那個盲盒的款式,還很激動地和她爸爸猜到底會抽到哪個。回家後在她準備扔掉盒子的時候,她發現了背後的那一行字。並且因為這不是一個盲盒,所以價格比盲盒便宜了很多。

但是在我看來雖然她買到的不是一個真正的盲盒但是她卻享受了買盲盒的本質。

盲盒盲盒,它的核心就在一個“盲”字,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會抽到什麼,是抽到一個自己喜歡的還是一般的,而這種對未知的期待就造就了盲盒對廣大年輕人的吸引力。

盲盒背後的故事

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未知的驚喜總會製造出超乎平常的喜悅,無法預料的神秘感也往往更受親睞。如果我們早就知道盒子裡面裝了什麼或許我們在買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激動,在買到喜歡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喜悅了。

而且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所以很多人即便購買的盲盒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但仍然會持續購買,希望在這種不確定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產品,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

舉個例子吧,寒假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問我要不要一個她用30塊買的福袋盲盒,原因是她不喜歡這個型別。當我問她那你一開始為什麼要買的時候,她說她只是想看看自己是否幸運,並不是真的喜歡裡面裝了什麼。

盲盒背後的故事

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我那個朋友的例子,她說雖然她是享受了抽盲盒的感覺,但是她買的畢竟不是盲盒而且價錢連一般盲盒的二分之一都不到。

其實盲盒的成本很低,就舉POP MART為例,POP MART單件產品的成本非常低,也就10元不到,但售價卻能翻6倍達到59元。

歷史資料顯示,2018年雙十一當天,POP MART僅天貓店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700萬,去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暴增295%超過了8200萬元,同時超越樂高等知名品牌在玩具類目中排名第一,在今年雙十一期間,POP MART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42億,再度成為最暢銷的玩具品牌。

盲盒背後的故事

萬通董事長、商業思想家馮侖說,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就是:離錢近,離事遠,爭取做到不勞而獲。而POP MART已經幾乎完成了這一點。

盲盒為什麼暢銷還在於了它的隱藏款和稀缺款。先分析一下稀缺的含義:一是物以稀為貴,二是飢餓營銷。

我們同樣以POP MART為例:一種產品,只要基礎款足夠多,其中稀缺的某個型號,就將具資產屬性,從而產生超過其它同類產品的溢價。POP MART一個系列的產品,出現隱藏款的機率為1/144,出現特別款的機率更低,是1/720。也就是說,12套裡面才可能有一個隱藏款,60套裡面才可能出一個特別款。

盲盒背後的故事

這就使得隱藏款和特別款變得稀缺,具有了溢價的可能,從而也有了一定的投資價值。這也是為什麼POP MART一個稀缺款的價值超過同一系列其他基礎款價格很多的原因。資料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僅僅Molly玩偶交易就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其中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在閒魚上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40倍。

以上是分析了物以稀為貴,下面我們來看看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原本是指商家有意調低產量,透過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盲盒背後的故事

但泡泡瑪特的基礎款並不限量,而是敞開供應,也沒有調高價格。對泡泡瑪特來說,它不需要這麼做,因為玩家對稀缺款的追求,會給基礎款帶來源源不斷的銷量。

這就是泡泡瑪特透過泡泡式的“飢餓營銷”帶來的附加值。

所以其實盲盒這種產品抽到的東西喜不喜歡並不是關鍵,為什麼我們都熱衷於盲盒是因為我們享受抽盲盒的過程還有它的那些隱藏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