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有時要顯得痴呆一些,這是明哲保身的一種方式

大智若愚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謀略,大智若愚的人能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

處世需要大智若愚的感覺,這不是自欺也不是無奈,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一種生存之道。

古人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是指在為人處世中要洞察世事之緣由,對事物看得清楚明白,心知肚明;“人情練達”是指人情世故熟練通達,老練成熟,處事為人都十分得體。這既是歷代聖哲所推崇的處世哲學,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為人處世的方法。面對十分複雜的社會關係網,要想不被人情關係所左右,必須學會自我保護,否則,很容易成為不善於人情世故的受害者。

古人老子評價孔子說:“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德是指人才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雖然才華橫溢,但卻貌似愚魯拙。越想成功,就越要剋制自己顯露才華的慾望,保持謙虛堇慎的態度,避免招致別人的嫉妒和陷害。當然,在必要時適當地展示才華,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得到他人的賞識。剛者易折,皎皎者易汙。不分場合地嶄露鋒芒,不分青紅皂白地顯露銳氣,那結果可想而知。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愛耍小聰明。愛耍小聰明的人常常不會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地工作,他們只會滔滔不絕,誇誇其談,耍小技巧,最終也成不了大氣候。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共事,而真正聰明的人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一個人不要太自以為是,以謙虛謹慎,不恥下問的心態做人,以“大愚中有大智,木訥中有精明”的方式處世才是明智之舉。

大智若愚,從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很高的修養和境界。所謂愚,是指有意糊塗,該糊塗時,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要,而該聰明、清醒時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必能抓住機會,左右逢源,擁有給力的人生。

做人需要精明,但千萬不要過於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