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昨天在專欄文章中增添一篇回覆文章後,有些朋友問為什麼專欄作業到現在才開始新增,這裡說明一下。

第一,這不是專欄作業。這個格律詩專欄沒有作業,大家學了之後想寫就寫,寫了發過來,如果有示例價值,又有時間的話,我就會就個人意見寫些回覆文章。這並不是針對專欄讀者的,很多沒有購買專欄的朋友也發了詩作過來,能看也一起看,能寫建議也寫了。

但是必須私信,文章下面的評論一般都是掃一眼,不會回覆發表意見,假如沒有關注的話,更加不會去留心了。個人精力有限,十分抱歉。

第二,寫這些鑑賞修改回覆文章並非才剛剛開始。每隔一段時間,看到私信中有積壓,個人又得閒的話,就會挑一些寫文章回復。這個時間是不一定的,大半年的有,你今天問我明天回覆的也有。

這個得隨緣。

反正專欄已經將規則知識、意境提升等都講得比較清楚了。漁網都給你了,偶爾看看你撈上來的魚,不在急上。

其實這類文章平時都是正常釋出的——因為這都是些日常。有興趣的朋友直接關注就可以看到。

閒話少敘,看作品。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這位朋友的作品是一月三日發過來的,都三個月了。不過呢,放著放著,作者自己也發現、修改了一些問題。比如: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這是一首典型的遊記詩,是去臺灣旅遊,寫下來的作品,我們看他自行修改過後的:

日月潭

日月潭邊涵碧樓,西風送爽到金秋。

倉山凝黛雲低卷,澗水揚波鱗暢遊。

掬就甘泉烹玉葉,引來丹鳳展歌喉。

邵家兒女多才俊,手把長杆舞綵球。

先看格式,這首詩是作為格律詩交過來,自然就要遵守格律。這種七言八句,當然就是七律格式。

首句“日月潭邊涵碧樓”,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平”,是第五字不論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仄起平收律句。那麼這首七律就應該是仄起入韻的基礎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學過專欄的朋友自然清楚,其實這種驗對,熟練之後,只要念一遍就基本清楚有沒有問題了。

總的來說,他這首七律沒有出律,韻字“樓”、“秋”、“遊”、“喉”、“球”同屬平水韻“十一尤”部,這是一首合格的仄起入韻七律。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再來看內容,作為一首遊記詩,四句都是寫所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首七律,作為佈局這麼寬鬆的一首作品,只有寫景,而基本上沒有感受、沒有詩意提升,是不合適的。

從寫景上來說,這首詩帶我們走了一遍日月潭。

從詩意上來說,這首作品沒什麼看頭。就好像一張照片,雖然花團錦簇,卻沒有靈魂。

這就回到了我們討論過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寫詩,我們要怎麼寫出好詩來。

就比如這位朋友,去日月潭,覺得風景很好,邵族人很有意思,看風景、喝茶、聽歌的經歷很值得回憶,所以把這種感覺以詩的形式還原出來。同樣的,我們讀到這首詩,心裡會努力還原這些字詞描述的景象,但是繁華美景如過眼煙雲,看完了感受如何呢?我們讀不到,因為作品的層次本身就比較膚淺,都不需要多加思考,直接從字面還原即可——我們就是在看日月潭的明信片。

這是一種過眼的過程,沒有入心,自然就不能稱為好作品。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要如何做到作品讓人入心?

讓讀者思考。

只有讀者讀到你的作品,開始思考,結合自身情感觸動,深刻還原到你當時的心態,這首作品才是成功的。

當然,這首作品的問題並不在於描述和還原,而是在於詩人本身沒有往裡面傾注情感。

你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沒有絞盡腦汁去構圖、去打光、去安排人物、去修後期,不能透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只是簡單的記錄,那麼讀者也就只能簡單、膚淺的還原。

換句話說,這類作品就是沒有深度。照片也好、文章也好、詩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

這只是大而化之的理論,具體到這首律詩中要如何實現呢?如何讓作品變得有深度,不再停留在表層的“甘泉、玉葉、綵球”等等這些色彩鮮麗的詞中呢?

其實也不難,一首律詩的文法“起承轉合”是很好安排文思走向的。古人寫詩,即使是一聯的對仗都儘量使用流水對來啟用,避免意象和格式的重複。杜甫的《絕句》為天下名篇,實際上也歷來因為“四扇屏”的結構為不少詩人所不喜歡——句子是一頂一的美,但是文法結構對於七絕來說並不合適。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

我們在構思一首律詩的時候,就要清楚如何製造文脈上的波瀾起伏。一般首聯交代事由、天氣,頷聯細化寫景,為詩思造勢,頸聯之“轉”是文風起伏的關鍵,尾聯收合,完成整首詩的迴環。

這位朋友這首詩的問題,雖然可以說是沒有“起承轉合”,關鍵是他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東西,或者說他可能認為筆下的每一聯都是美景,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就算全部寫景,我們也要找出重點,然後其他聯的刻畫都要圍繞重點來展開。

即使你只是要表達自己的開心,你也要騰出一聯來專門抒發,和其他三聯寫景建立勾連,突出重心才行。

更何況日月潭作為臺灣的景點,從小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中,這其中承載的歷史意義,思鄉情結,民族共融,光復之義,有多少情感點可以給我們用來提升、拔高這首作品的意境啊。

把握住任何一點,詩歌作品就有了中心思想,就有了魂,就能脫胎換骨成為好詩。

總的來說,這就是一首七律,從格律上來看是合格的,但是從好詩的角度來看,既平且散。

一句話,太平了。

修改建議給出來,具體就自行升級吧。

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詩歌修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