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間的信任感是如何消失的?多次博弈和一次博弈

但凡上了點年紀的人,比如像我這種40多歲的人,普遍都會感嘆,人們之間的信任感越來越差了。

年代太早的事情,我沒有親歷過,所以不好說,說說我有清晰記憶的年代吧。上世紀80年代,我上小學了,那時候的民風如何,我還是記得很清楚。

不敢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那時候的社會風氣確實比現在好得多。小孩上學不需要家長全程護送,小朋友自己揹著書包就蹦蹦跳跳去學校了;老人摔倒了有人扶起來,老人的家裡人還要感激涕零;親朋之間要借點錢週轉,雖然自己也沒什麼錢,二話不說就借給對方,不用擔心歸還的問題;家家戶戶門上就只有一把掛鎖,用點力就可以擰開,哪像現在防盜門搞的銅牆鐵壁一樣。

人們之間的信任感是如何消失的?多次博弈和一次博弈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還沒有鋪天蓋地的攝像頭,也沒有人臉識別系統。現在即便是科技如此發達,人們還是不願意去信任別人。彷彿每一個人都需要防備,人人自危。

為什麼會這樣?

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多次博弈和一次博弈的差別。

倒回去三、四十年,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點像“小國寡民”,環境相對封閉。在農村,常年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本村人;在城市,需要經常來往的都是一個工廠的,一個單位的,大家都相互熟悉,構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

這種社會交往結構,決定了人和人之間都是多次博弈,人們相互之間需要經常性打交道。傷害別人或者沒有誠信的人,將無法在這個圈子裡立足。即便遇到外來威脅,圈子裡的人也會同仇敵愾,團結起來維護共同利益。

即使需要和圈子外的人發生關係,物件也是相對固定的。比如,供銷社,百貨大樓等等。說白了,相互之間做的是熟客生意,這也是多次博弈,大家都很在意口碑。所以那個時代,社會誠信度相對好很多。

當然,那個時代也有經常發生坑蒙拐騙的地方,比如火車站就是社會治安案件高發區。為什麼?因為在那裡進出的人群來源複雜,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圈子。在火車站做生意基本上是一次博弈,沒有回頭客的。發生扒竊,偷盜等等行為,也很少有人會站出來見義勇為。因為旅客之間沒有共同利益,犯罪分子也比較大膽。

人們之間的信任感是如何消失的?多次博弈和一次博弈

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社會接觸面紛繁複雜,人們與外界發生關係,雙方基本上都是一次博弈。

從經濟層面上來講,網路經濟興起以後,買賣雙方連面都見不著,基本上也是一次性買賣。即便出現欺詐,買家想追討損失也很困難,所以賣家沒那麼多道德和現實顧忌,把錢賺到手再說。

從社會治安層面上來說,現在的人們為什麼會人人自危,會抱著不信任的眼光去打量每一個人?

因為,現在的人和別人已經沒有必然的聯絡了。比如生活環境,過去人們住的是單位宿舍,一個圍牆的里人先是同事,再是鄰居。現在呢?鄰居之間完全沒有必須要打交道的地方,雙方之間天然的冷漠和隔閡,很難形成一種融洽的關係。即便是小區的管理者也沒能力和精力把這些人相互熟悉起來。

走到街上也是,人們難得碰到有幾個熟人,不安全感會陡然而生。越是有這種感覺,人們越不信任。這就是典型的一次博弈,即人和人之間恐怕這一生只遇到這麼一次,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看到老人倒下去了為什麼不敢去扶?因為現場的大多數人都是陌生人,跟你沒有利害關係,沒人幫你說話。如果周圍全是你的熟人,老人也不敢訛你。

人們之間的信任感是如何消失的?多次博弈和一次博弈

我再說下現在熱門話題,網路教育為什麼那麼敢圈錢,因為很大程度上,他們和家長們之間是一次博弈,我只要讓100萬人掏錢出來,每人身上賺一千塊錢,我就賺了十億,一次就夠了。線下教育則不行,因為教師和家長要進行經常性聯絡,構成了多次博弈,老師的口碑壞了,將沒人再理你。

社會的節奏肯定會越來越快,人們之間的交往也是越來越趨向一次性博弈,那麼人們相互之間完全不信任的局面將如何破局?

我認為,只有把普遍性的一次性博弈變成多次博弈,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

在大的層面,比如國家層面塑造信用體系,建立全面的個人信用檔案。這種信用檔案要涵蓋個人信用誠信,犯罪記錄,危害社會道德行為等各個方面,普通人查詢調閱方便,來震懾那些認為只是一次性博弈,而胡作非為的人,讓其注意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收到一定效果。

但願這種“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局面能被打破,人和人之間能重拾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