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等9個省區,穿越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大平原,最後向東匯入渤海。

黃河干流全長

5464公里

,先後跨越了三級地理階梯,水面落差高達

4480米

,流域總面積

79.5萬

平方公里。由於水面廣闊,支流眾多,黃河流域的漁業資源也極為豐富,在國內的大江大河中排在

第三位

(前兩位分別是長江和珠江)。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源

在上世紀80年代的資源調查中,國內專家共發現了

147種

黃河魚類,隸屬於

32個

不同的科,堪稱“魚類寶庫”。其中,比較名氣比較大的魚類有

黃河鴿子魚、黃河鯉魚

以及

黃河刀魚

由於黃河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渤海,於是便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黃河在抵達渤海後,鹽度會急劇升高,裡面的淡水魚都到哪裡去了?會不會被河水衝進海洋?

首先要弄明白,黃河裡的魚真的會“隨波逐流”嗎?

需要說明的是,黃河中的淡水魚並不會單純地隨波逐流,有很多魚類反而還會逆流而上,從下游洄游到上游(比如黃河刀魚、花鰻鱺等)。因此,黃河水的流向並不代表淡水魚的流向,即便黃河水持續注入渤海,裡面的淡水魚依然生活在原先的生境中。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口衛星圖

從生態學角度來看,很多黃河土著魚都是定居型的,始終生活在固定的河段中。比如上面提到的黃河鴿子魚,其學名是北方銅魚,目前的野生數量非常少,主要分佈在

甘肅至寧夏約200公里的河段內

。順便多說一句,目前的黃河鴿子魚已經處於瀕危的生存狀態,在多次科考調查中都沒有被發現,是一種極為珍稀的黃河土著魚。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極為罕見的黃河鴿子魚

再比如黃河刀魚。在上世紀70年代,黃河刀魚曾有過

150多萬公斤

的捕撈產量,一斤只賣一毛多。如今,由海入河的洄游型刀魚已經非常少見,這和黃河長期的斷流以及閘壩的興建有很大關係,二者直接阻斷了刀魚的洄游與繁殖路徑,導致野生群體大幅減少。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東平湖

慶幸的是,黃河刀魚並沒有因此絕跡。在黃河下游的東平湖中,還存在著數量豐富的定居型刀魚,這些刀魚終生生活在湖中,生活區域非常固定。同樣,定居在黃河干流、支流以及其他湖泊中的魚類也是同樣如此,並不會隨著黃河水的流動而被排入渤海。

刀魚、鰻鱺等少數魚種,確實能在海水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淡水魚和海水魚對鹽度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強行把淡水魚投放到海水中會引發強烈的應激甚至死亡。如果鹽度進一步升高,那麼即便是海水魚也會受到威脅。比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約旦交界處的死海,其鹽度超過

280

,是海水鹽度的

8倍

之多,地球上的任何魚類都難以在此處生存。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死海

不同的水環境,鹽度也大有不同。全球海水的平均鹽度為

35

,我國近海的平均鹽度為

28~32

。在黃河入海口,鹹淡水在此交匯,鹽度一般為

3~16

,淡水河流的鹽度一般都不超過

3

。在黃河流域,有兩種特殊的魚有著很強的耐鹽能力,第一種是生活在河口地區的

廣鹽性魚類

,另一種則是過河口的

洄游性魚類

首先說一說廣鹽性魚類,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

花鱸

。花鱸在國內也被稱為海鱸、白花鱸、七星鱸、鱸魚等,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處,經常可以見到花鱸的身影。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花鱸

研究表明,海鱸最適宜的鹽度為

16左右

,這正好對應入海口處的鹽度,相比於黃河鯉魚、黃河鯰等淡水魚,海鱸的耐鹽能力明顯更高一籌。至於在黃河口生活的花鱸,到底是屬於淡水魚還是海水魚,這一點大家就仁者見仁了。

第二種就是洄游性魚類,鰻鱺是典型代表。鰻鱺在海洋中產卵,幼苗孵化後會成群結隊聚集到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長肥育。等到發育成熟,新一批的鰻鱺便會返回海洋中繁殖後代。因此,鰻鱺也能夠適應高鹽度的海水環境,比如花鰻鱺、日本鰻鱺等。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鰻鱺

問題來了,黃河口的魚類是如何適應鹽度變化的?

在黃河口,上游的有機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近海,浮游植物異常豐富,由此也吸引來了眾多的掠食性魚類。據統計,黃河口附近共有

600多種

海洋生物,有些魚類甚至還形成了一定的捕撈規模,比如黑鯛魚、鱸魚、鯔魚等等。正是因為物種繁多,黃河口也贏得了“

黃金海岸

”和“

百魚之鄉

”的美譽。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入海口,東營漁港

在河口地區,魚類對外界外界鹽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只要鹽度變化

0.2個單位

就能引發應激反應。這在當中,魚類的

側線神經系統

起著鹽度監測與感知的作用。

海水魚和淡水魚調節自身鹽度的機制是不同的。淡水魚會積極從外界攝入鹽分,並透過

面板擴散、鰓部擴散

以及

排尿

等途徑將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海水魚則相反。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對於洄游性的魚類,由海入河或者由河入海時體內的激素含量也會發生顯著變化。比如生長激素含量增加,會導致魚鰓中氯細胞的數量和體積增加,調節鹽分的能力增強;再比如,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氯細胞對鈉離子、氯離子的排放量將明顯減少,從而影響滲透壓調節。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另一種廣鹽性魚類:鯔魚

得益於這種適應性,花鱸、鯔魚等魚類可以透過人為的移植馴化,逐漸降低水體的鹽度,使其逐漸適應淡水環境。利用淡化技術,人們培育出了很多淡化品種,南美白對蝦就是典型的案例。苗種淡化技術的應用,使得之前只能在近海養殖的魚蝦品種在內陸地區也得以推廣和普及,極大地拓展了養殖範圍,提高了經濟效益。

結語

在2002~2008年的黃河漁業資源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黃河上游的魚類有

44種

,中游的魚類有

100種

,下游的魚類有

101種

,其中有些魚類的活動範圍很廣,有些則很狹窄。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民眾捕魚

即便是在調水調沙期間,小浪底水庫下游水位暴漲、流速加快,但下游的魚類並不會因此減少——由於流速加快,大壩下游的魚類形成了逆流而上的應激反應,同一河段的魚類由之前的

26種

反而增加到了

35種

(2011年的調查)。這也從側面表明,大多數魚類都生活在幹流、支流以及湖泊中,並不會隨黃河水流入渤海。

黃河匯入渤海後,鹽度急劇升高,裡面的魚到底去哪了?

黃河流域示意圖

總之,黃河中的魚類絕大部分都始終生活在黃河流域,只有刀魚、鰻鱺等洄游性魚類才能跨河入海,在兩種生境中生存。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