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能忍的原意是什麼?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呢?

中國有句老話:“能忍者,方為人上人。”堅忍是人們戰勝困難、奮起前行、走向成功彼岸的強有力保證。古往今來,凡能成大事者,無不是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的堅忍之士。在春秋戰國時期,作為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擔任過齊國幸相,聲望極高。他養了許多門客,有一位門客與孟嘗君的妾私通。於是有人將此事報告給孟嘗君說:“他身為主人的門客,不但不知恩圖

報,而且還暗中和主人的妾私通,應當將他處死。”孟嘗君聽後淡然地說:“喜愛美女是人之常情,以後不必再提了。”一年後,孟嘗君召來那位門客,對他說:“你在我門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到現在還沒有適合的職位給你,心裡很不安。現在衛王和我私交很好,不如你到衛國去做官吧,我替你準備上路的車馬銀兩。”這位門客果然受到了衛王的賞識和重用。後來齊國和衛國關係緊張,衛王想聯合各國攻打齊國,此人則勸諫衛王說:“臣之所以能到衛國來,全賴孟嘗君不計臣的無能,將臣推薦給大王。臣聽說齊衛兩國早已在先王的時候,就訂下和約,雙方永不相互攻伐。而陛下卻想聯合其他國家來攻打齊國,這不但背棄了盟約,還辜負了孟嘗君的友情。請陛下打消攻打齊國的念頭吧。不然,臣願死在大王面前。”衛王聽後很佩服他的仁義,便順了他的意,打消了攻打齊國的念頭。齊國的人聽後讚頌道:“孟嘗君可謂善為事矣,轉禍為安。”孟嘗君實在是善治政事,竟然使齊國轉危為安。俗話說:“君子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正是因為孟嘗君平日的寬容大度,沒有計較生活小事而獲得食客的忠心,從而使齊國轉危為安。而孟嘗君的寬闊胸襟憑藉什麼?就是憑藉了一個“忍”字。《菜根譚》中說:“語云: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它告訴我們,不僅登山踏雪需要這個忍耐的“耐”字,當我們接觸複雜的人情社會時,如果沒有這個“耐”字,也很容易遭到喪身之險。“耐”字,其實質就是“忍耐”,就是“忍”。俗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就是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會有峰迴路轉的一天,以此來不斷地提醒自己忍受現在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這種對前途抱樂觀、希望的態度使得忍耐有了價值。所以忍耐是有目的的,等待著“柳暗花明”的這一天,否則毫無意義可言了。自古人生多劫難,誰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都有遇到逆境的時候,其實這是促使自己身心成熟、準備宏圖大展的機會。韓信忍受了

“胯下之辱”,而後被劉邦封為大將。司馬遷同樣在遭受酷刑後,以

極大的忍耐力,頑強地抵抗不幸的痛苦,終於完成了曠世鉅著《史

記》。

那些處於人生逆境中的人們,最大的敗筆是驚惶失措、毫無主意

和喪失信心。如果你陷入了其中的一項,你不僅不會脫離逆境,反而

你的劣勢還會擴大,甚至使你永不翻身。身陷困境最好要平靜而耐心

地等待時機。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免蹭蹬之憂,可

以消躁急之念。”就是說長期潛伏在林中的鳥兒,一旦有機會展翅高

飛,必然一飛沖天;那些迫不及待而開放的花朵,必會早早凋謝。如

果能瞭解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做事焦躁是無用的,只要能儲備精力,

重展身手的機會一定會來臨。因此,身處逆境之中的人能夠忍耐持久

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抱著這種信念,最終才會領略到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