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讀書會】《原則》:在沒有真正透過別人的視角看待事物的時候

讀書為了用書

《原則》是我極力推薦的一本書,作者是著名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裡面為我們提供了很有效的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其中下面這項原則對我很有指導作用。他說:“在沒有真正透過別人的視角看待事物之前就對別人下判斷,是妨礙對他們所處環境的理解,而這樣做很不明智。要保持好奇心,始終願意去理解那些看問題與你不一樣的人,他們形成這種方式的原因是什麼”。

而在這之前,我是有意無意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總是容易把自己的觀點代入別人身上,以為別人也是這樣想的,而當別人表現出來的言行與自己有分岐時,就會馬上脫口而出,“你怎麼會這樣想,或者你怎麼會這樣做這件事?”在心中馬上就會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樣的溝通肯定是收不到好效果的,有時甚至還會引起別人反感,讓人際關係變得緊張。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家先生的一次爭執就是起因於此。本來大家說好了一個方案第二天要去看望一個住院的老朋友,可是後來在將要出發的時候他突然告訴我已經找人代替我們去了,說下次我們再去,我一聽馬上反應比較激烈,我覺得他的這個做法完全是不可接受的,然後說話的情緒越來越控制不住,可能有點刺激到他,後果是造成大家都很不愉快。

後來他跟我解釋了這樣安排的理由,我覺得也沒有我當初想像中這麼難以理解,他這樣做也有他的道理。如果我當時能用這個原則去衡量他,試著理解他當時心中的所想,結果不能說我會馬上同意他這個方案,但起碼不會造成爭執的局面。

所以理解人與人大不相同,想法會有差別,是我們在與人相處或者與人合作方面都是必須掌握的原則。

理解了這項原則,夫妻之間遇到分岐時就能更好地找到平衡點,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更應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而充分理解對方所處的環境和自己不一樣,就容易接納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人,並容易理解其想法的來源,並最終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去解決面對的問題。

因此,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在沒有弄清楚別人的狀況時就不要妄加判斷和評論,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