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成年人賺不到錢的真相:越忙越窮

前兩天,叔在網上看到一組資料,當代大學生從大一剛進校就開始找實習。

大一大二簡歷投遞率從13。5%直奔26。4%,一年翻一番,且仍在增加!

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才剛進大學校門,還分不清食堂在哪兒,但已經對簡歷投遞流程輕車熟路。

照這趨勢,可能沒幾年就會出現,今天剛從高考考場出來,明天就得去大廠辦理入職實習。

看到這兒,叔不得不感慨一句:

當代年輕人,難道都這麼拼?

1

被困在“系統”裡的年輕人

不由得想起一部日本的紀錄片,名叫《窮忙族》,記錄了一群沒日沒夜拼命工作,卻始終無法擺脫貧困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小山良人的主人公,34歲,是一名臨時洗車工。

高中畢業後,他從事了20多份工作,但都是學不到技術的短期工,儘管拼命工作,收入還是少得可憐,甚至連房租都付不起。

最近一次找工作,用人單位一聽說他沒有固定住所,經常露宿街頭,就覺得這人風險太高,拒絕聘請他。

他就是在這種惡性迴圈的忙碌中,越過越窮。

生活中像小山良人一樣生活在底層的人並不少,為什麼這麼多人拼了命努力,卻依然賺不到錢,過不上好日子呢?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在《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裡給出了答案:

因為沒錢,不得不住在偏遠地方;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

所以不得不花時間在路上,

用於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為了應付房租和生活成本,

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承擔更多小時工作或者兼職,成為一個工作機器,

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緒爆發離開;

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迴圈。

如果人生有複利的話,那這就是認知上的“負利”:

用於提升自己認知的時間越來越少,陷入人生向下的負迴圈。

認知負利,不僅在底層人士身上隨處可見,在成功人士身上也屢見不鮮。

忙碌的工作像一張巨大而緊密的大網,將我們牢牢困在其中。

每個人都覺得,只要我足夠努力,就一定不會被淘汰。

實際上,越忙的人,才越容易出局。

2

越忙的人,越賺不到錢

叔不是存心要給你潑這盆涼水,而是這樣的努力價效比實在太低。

拿我以前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來說。

當時,線上知識付費正在蓬勃發展,以他的實力,如果能夠抓住趨勢斬獲第一波紅利絕對輕而易舉。

但當時的他一直忙著各種線下培訓,每天都早出晚歸,行程排的滿滿當當。

一年下來得飛幾十個不同的城市,要講上百場的線下課,根本騰不出任何精力去學習開拓新事物。

由於長期奔波勞碌,作息也不規律,他的體重一路飆升到208斤。

但和他水平不相上下的另一個朋友,在同年靠線上知識付費,一年賺了1000萬,現在身價已上百億,妥妥的人生贏家。

人與人的差距,很多時候真不是因為誰比誰更努力,誰比誰更拼命,而是誰更有時間提升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意思是說一萬小時的練習,就能讓你成為某領域的專家。

但“一萬小時定律”,在忙到沒時間成長的人身上,只能起到反作用。

他們越忙越窮,越勤奮,越把自己的後路越走越窄。

這些看起來最忙碌的人,只會越忙越沒有時間成長,越忙越難賺到更多的錢。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中提到:

管窺效應,讓我們只關注眼前狹窄範圍內的緊急事情。

管子之外再重要你也不會去關注,也會被抑制,從而你會一直陷入一個緊急的狀態。

我們終日忙碌,像被按了“快進鍵”,從早到晚,無暇顧及管子外面的世界。

忙、很忙、太忙了,三個詞就能精準概括了所有的生活狀態。

“我忙故我在”,行動上的忙碌,為思想上的懶惰打起了掩護。

那些想著“忙完這個月,下個月就能輕鬆點”的人,最終會進入了一個死迴圈:

忙完這一陣,就可以忙下一陣了。

3

打造多項競爭,做“π”型人才

人到中年,想不出局,只有出眾。

在《百歲人生》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這樣的觀點:

我們未來會面臨一種“多段式、不穩定的人生”。

隨著法定退休年齡的推遲,未來每個人將會有五六十年花在工作上。

這個時間太長了,沒有多少人能一直待在某一家企業,也沒幾個人能一直待在某個行業。

正如83歲的清華老奶奶在阿里巴巴求職成功時所說:

中年失業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除了年紀,什麼都沒有,還什麼都不想學。

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持續學習,打造多向核心競爭力。

北大楊壯教授提出:現在π型人才已經成為主流。

T型人才,代表著一專多能,即在某一個領域有專業特長能力是字母T下方的一豎,通曉多個領域知識就是字母T上方的一橫。

π型人才,就是針對T型人才的一種升級,π比T的下方多了一豎,代表“兩專多能”,也就是說,你還需要多一項專業能力。

多一份能力,就是給如履薄冰的漫漫人生,多上一份保險。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在所有人都在埋頭苦幹之時,想要實現超越,還得靠核心競爭力。

別天天傻乎乎地沉迷工作,還覺得自己盡職盡責。

趁年輕多留點時間實現自我提升,而不是在大廠當一輩子螺絲釘。

內容編輯·小鹿

但還是有很多朋友吐槽,得要多高的能力提升效率,才能跑贏通貨膨脹,實現財富自由?

其實想要暴富,肯定不能只靠硬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