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裁員潮來了

房企裁員潮來了

近兩年地產掀起了一股“最佳化“風。

“今天你被優化了嗎?”成了地產人之間的問候語。

最近,“最佳化”風又颳得特別猛烈。

一份典型房企裁員名單在網上大肆流傳。

房企裁員潮來了

看著這截圖,十分驚悚,吃瓜群眾估計看的很爽。

綠地裁員40%,金科裁員20%並暫停拿地,花樣年裁員30%,陽光城部分割槽域裁員40%,合景裁員比列暫時不知,海倫堡、中南、禹州紛紛裁員……

我看了一下,目前截圖內容還沒完全得到證實,但部分房企給出的答覆並不樂觀。

萬億房企綠地被曝出裁員40%,據報道有知情人士否認了這個資料,但為了減小人力成本,

綠地確實有裁員的動作

房企裁員潮來了

一向被稱為“宇宙房企”的碧桂園,海外專案傳出裁員。

截至今年6月,碧桂園大馬分公司在過去18個月曆三輪裁員,只剩下500名員工。而2019年員工人數還有1700人。

據瞭解,這家“大馬最大的外國房地產發展商”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只賣出了森林城市不到10間的住宅和分層房產,業績十分慘淡;

最倒黴的還是風波不斷的蘇寧置業,21屆管培生才入職一個月,職場生涯還沒開始,就收到了解約協議書

,還說如果不籤就不讓過試用期,但協議書裡有很多霸王條款。

據內部人士透露,應屆生基本全部裁掉,老員工裁了1/4,總共裁了一半。

房企裁員潮來了

圖源:濤哥雜談

合景泰富

的裁員情況不清楚,倒是企業內卷文化搞得轟轟烈烈,

每天晚上不到9點不能下班,還要拍照為證。

房企裁員潮來了

這畫風,真夠奇葩的。

我以前有個同事,據說只要晚上加班,就拍一杯辦公桌上的茶杯,然後配個文藝風的文字“歲月靜好“,“深夜,更容易讓我思考工作“之類的,發個朋友圈,主要是給領導看的。

一邊是大房企裁員風聲鶴唳,另一邊,很多房企已經悄無聲息地倒下了。

今天,我開啟人民法院公告網,

截至今天9月7日,今年遞交破產文書的房地產企業已經有278家。

這啥概念? 算下來

平均每個月有30家房企破產,每天約有1家房企倒閉!

房企裁員潮來了

其中雖然主要是一些地方小微企業為主,但仍然不乏知名的房企,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佛山頤盛

,是上海三盛宏業旗下的公司, 三盛宏業連續十年獲得“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多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地產企業”,在3月申請破產;

安徽元一

,在合肥很有名氣,卻倒在了7月。

前兩天跟一個房企員工吃飯,也跟我反饋,現在地產行業內,悲觀的訊息很多,地產行業要大洗牌。

房企裁員潮來了

為啥會這樣呢?

歸根結底還是這行業被壓制。

今年以來,樓市調控的次數已經達到了400多次,這365天還沒過完呢,調控次數都超過一年的天數了。

調控的重點也從過往的簡單壓制消費端,收緊限售、限購等,延伸到金融端、土地供給、二手房指導價等等

,可以說大殺器通通都祭上了。

1. 先從金融端說起。

2020年“三條紅線”出臺,對房企劃分為“紅-橙-黃-綠“四檔進行管理,直指房企融資命門。

這樣做之後,開發商融資就越來越難了呀,你們應該知道,房地產是一個強金融行業,需要大量資金,沒有錢會出大問題。

房企不僅不能借錢來拿地擴張,而且部分債務的償還也需要依靠銷售回款。

這樣資金壓力大,資金鍊很容易斷裂。

到2021年8月,已經有超38只涉房債券違約,相比2020年多了20只,規模達到了587。2億元,比2020年多出265。2億元。

咋辦?為了活下去,房企只能壓縮成本。

2. 再看土地端。

借錢難,不像以往能夠闊綽地拿地,加上有些不好的地也沒必要拿,拿地數量減少,自然就不需要那麼多員工。

據說有房企成立了新的區域公司,但是一年都拿不到地,整個投資部被撤銷了。

民企挑戰更大。

很多專案對資金成本、政企關係、產業資源的要求很高,很多地方政府把城市規劃和土地開發深度捆綁,在賣地時就對買家設定了很多的門檻,一些民營房企根本玩不轉。

同時,今年推出了土地供應“兩集中”。大家應該還記得我之前分析過,集中土拍的問題了吧。

22城集中供地,影響有多大?| 深度分析

當時我就說了,集中供地只會讓小房企越來越慘,大房企利潤也會攤薄,但是無益於降房價。很多人出了政策一頓亂解讀,就是這次事件的解讀,讓我知道市場上很多所謂磚家根本不懂房地產。

果然,在第一次土拍時,房企們恐慌性搶地,導致利潤空間壓縮。

杭州龍頭房企濱江說出“拿到的土地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率”的言論,讓業內為之一顫。

現在集中供地的政策也修改了。

你想想,拿地建房的利潤都是負的,只能節流。除了壓縮工程投入,讓房子的質量更差,再一個就是裁員了。

說真的,我真的很擔心這兩年建的房子的品質,大家這兩年買到的房子估計質量堪憂了。

3. 看需求端。

今年樓市調控頻發,很多城市的樓市都蔫蔫的。

就拿深圳這個領頭羊來說,二手房參考價把二手市場嚇尿了,新房市場也受影響,除非是價效比高的優質盤,不然很難賣得動。日光碟數量對比去年少得不是一丁半點。

再一個因為新房限價,開發商的利潤很低。

今年A股近50家已披露半年業績預告上市房企中,近一半中小型房企預告虧損。

銷售業績不理想,哪裡有錢養得起那麼多人呢?只能斷臂求生。

總的來說,一是借不了錢,二是賣房回籠資金困難,導致開源很難;另一邊拿地數量減少,或者拿地後算不過賬來,裁員節流是自然的。

種種情況都表明房企生存質量並不樂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哎!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如履薄冰。

房企裁員潮來了

看到這種形式,能說明啥趨勢呢?

歸根到底,是脫虛向實,是國家對共同富裕的追求。

從教培到娛樂圈到房地產行業的整頓,並不是孤立的事件。

一是因為過去資本橫行,資源分配不均,競爭越來越不公平,已經影響了民生;

二是對有資產泡沫的產業要整頓,把資本驅趕進實體制造業,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如新能源,碳中和,卡脖子(如半導體,醫藥等)

最終打破競爭中存在的不公平,抑制資本,脫虛向實,實現共同富裕。

那麼普通人應該怎麼做呢?我其實反覆說過兩個思維。

第一個就是

頂層思維。

時代的一粒灰,是落在每個人頭上的山。這句話絕對是真理。任何人,任何事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逃不脫,離不開。

擇學,擇業,要讀懂高層意識,瞭解政策走向。

第二個就是

底線思維。

所謂底線思維,就是“

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動權。

任何人生的決策,這兩個思維是基礎。

具體到買房,給幾個小建議。

第一,優選一二線核心城市,三四線城市最好只留一套就夠了,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子還會更值錢,因為一二線城市人口還在匯入。

上次那個【住有所居】的會,很多人根本不仔細看,有個細節,說的是一二線仍然是住房供給短缺的,三四線是剩餘的。這個基本判斷,我相信背後有資料支撐。

第二,在小城市買房,不要選擇一些小開發商,一定要選,新房優先選現房。

第三,選對房企,不要碰小房企,還有那些踩中了三道紅線,陷入債務泥淖的房企。

比如藍光,華夏幸福等等,大家自己買房前也搜一下。

另外,時刻保持學習的姿態,買房真的越來越是一門技術活了,如果你只是臨買房才來學習關注,註定會被市場收割。

買房對人生如此重要,千萬不要

戰略性懶惰。

當然,我們的公眾號也是你增加知識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