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

01

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

前一陣,朋友發訊息問我,最近是不是不忙了,意思是我釋出文章的次數頻繁了。

我爽快地回答他,“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寫文章,只是愛好,堅持自己的愛好而已。”

“真羨慕你有那麼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感嘆地回了一句。

魯迅說:“時間就是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似乎每天的精力都被工作時間和家庭時間死死地固定了。

如果你是一名IT工作者,996的工作模式已經把你身體“掏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企業。

如果你是一名家庭主婦,你的精力就花在陪孩子玩的時間上,孩子醒著的時候你再困再累也得有精力,孩子睡著後你的精力似乎瞬間用完了。

如果你是一名外賣配送員,衡量精力的多少不是你一天能來回跑多少路程,而是你配送完成了多少個訂單。

你會發現,每天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你就感覺沒有了精力。所以,你會時常羨慕那些八小時之外還有精力做自己喜歡事情的人。

02

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

曾經看到一位網友對“窮”字重新做了定義,是這樣解釋的。

“宀”指的是工作單位;“八”指每天工作八小時;“力”就是拼命幹。言外之意,每天拼命幹好八小時工作依然擺脫不了“窮”。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八小時之內求生存,八小時之外求發展

。八小時之內,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效用,換得生存之本;而八小時之外才是我們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我們尋求發展的關鍵。

很多人“喊窮”、“哭窮”,不滿於自己的現狀,卻遲遲未有行動去改變自己的現狀,也從不想邁出自己的舒適圈,羨慕別人的轉變,別人的成就,卻忽略了他人為自己所追求的事物背後付出的汗水與堅持。

其實

時間很殘酷,時間也很柔情,你自己為你自己的時間賦予了什麼,便將會收穫什麼。

03

寫到這裡,讓我想起了《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此書調查研究了世界五大洲最集中的18個貧困國家和地區,主要探討了“為什麼窮人擺脫不了貧窮”,並給出了應對貧窮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改變窮人的信念。

有時候,人們之所以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行。因此,對窮人而言,擁有脫貧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這會激發他們去做很多事,來讓自己擺脫貧窮。

現在的我們,擺脫“窮”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八小時之外的時間,給自己“充電”。

愛因斯坦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終在於業餘時間如何利用。掌控了業餘時間,你就掌控了人生。

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精力不足,渾渾噩噩又是一天的時候,也許你真的應該放下手機,關掉電腦,去跑步、去思考。

所謂的精力不足,很多時候只是你躺的太久,躺的太舒服,不願意行動起來。只要你開始行動,去做更多喜歡的事情,你就會擁有更多的精力。

04

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

勤勤懇懇地父輩們經常總說身體累,而如今,很多年輕人卻經常把“心累”掛在嘴邊,著實難以理解。

人的身體累,稍作休息就可以恢復,但心一累就會感到力不從心,以至於幹什麼都提不起神,而且一累就會一整天,兩三天,甚至更長。

昨天還有一個朋友向我訴苦,說自己心累,我以為他是被老闆批評了,工作不順心,。他說不是,也說不出緣由,反正就是感覺生活沒意思,吃飯不香,睡覺不好。

我認為,他就是太閒了,太無聊了,所以才會心累。我讓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說:“哪有精力啊?每天忙上忙下,上班忙,下班更忙。”

其實,這只是藉口,他所謂的忙都是可以平衡調整的。上班的時候可以專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他卻瀏覽網頁、刷短影片、嘻哈聊天,明明下班可以鍛鍊身體、閱讀寫作、學習技能,可是他卻說沒精力。

當你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你就會發覺很充實;當你鑽研完成某件事情,你會發現身心愉悅。所以,

人一旦有了精氣神,有方向、有目標、有動力,生活就會變好許多。

05

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

為什麼有的人八小時之外還有用不完的時間和精力,而你卻沒有呢?因為普通人只想著如何度過時間,而優秀的人是想著如何利用時間。

從經濟學角度講,勞動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如何實現生產要素效用最大化,需要滿足勞動的邊際效用等於閒暇的邊際效用。通俗地講,就是勞動的時間和閒暇的時間要達到某種均衡。也就是說,當你工資較低時,你應該增加勞動,提高工資,但隨著工資上升,收入增加,你會相對更加富有而追求閒暇,從而減少勞動。

如今,我們正處於增加勞動的年紀,只有現在增加更多的勞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在未來有資本追求閒暇。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每個人每天只有24個小時可以利用,而人與人差距,就在於你在八小時之外是增加勞動增收還是浪費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