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別人的一點看法

如何說服別人的一點看法

前兩天回了趟老家,對於一些發展的問題,親人間交流了下看法和邏輯,但是基本的效果上也就是說說而已,該是怎麼樣的還是怎麼樣,至少表面上來看沒有任何人接受或被接受看似合理的道理。

難道這是農村思想保守固執的緣由嗎?還是個人表達方式不當的問題呢?我思考了下,或許上面原因的可以作為理由之一,但本質上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思考得出的結論是也許最主要的理由還是不同主體認知差異的問題。

然而面對認知的差異,這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所以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縫合個體的認知差異,畢竟差異是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思想體系,不是跳躍一下就可以解決,正常情況下是有目的並需要時間上的積累和空間上的變換才能接近和達成的。但是現實生活中,雖然目的明確,遇到的問題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給予解決,而是緊急情況下要獲得認知的共識,不然就會錯失時機。

如: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同一病症不同醫生診斷和治療手法,有的醫生的措施極度保守,可能導致病患長期經受痛苦甚至死亡,有的醫生敢於用創新的療法治癒了病人。持有不同理念的醫生需要達成相同認知並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在有時效的前提下獲得共識認知是很有必要的,這樣的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說服別人的另一種表達吧。

這個東西想了一些時間,個人覺得有兩條典型有效的路徑(事實上還有不少)可以說服別人:

第一條路徑是,把你自己的認知匯入別人的大腦認知中,類似於電腦作業系統加補丁,讓對方那個覺得那是Ta自己的想法。讓另一個個體認同你的理念,Ta是按照Ta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個事情,這樣就順理成章跟你站一個陣營,自然就達到了目的。這個是比較高階的方法,具體的操作需要根據需要說服的人採取合適的方法,如:Ta比較認可某個好友或權威,可以借道第三方好友或權威卸下對方防禦達成共識的策略;或,在某個場景下Ta思想相對開明,可以找個比較容易的方式讓Ta受到啟發,然後加以說服,戰國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個例子說服了魏國國君不打趙國避免了自身加速衰敗的戰爭;又,在Ta不反感的前提下,耐心的把邏輯闡述清楚,讓Ta自己推理出結果說服自己等。

第二條路徑是,讓自己成為榜樣。這條運用了榜樣的力量,被說服物件不認可你的認知或理念有一部分理由是Ta認為你自己夠沒做到,也只是口頭說說,對Ta而言並沒有說服力,加之本體認知的慣性,對方自然不當回事。如果你自己想說服別人,你自己又做到了,有時候不用去說服,Ta已經默預設可你的理念或達成了共識了。這條路是歷經時代的檢驗的,所以家庭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你想讓孩子講信用,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對Ta或周邊的人講信用。

以上是我這幾天遇到不同主體認知差異問題的一點思考,也是如何說服別人的一點看法,後續會做對策進行實踐,這裡僅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