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宣言

“青春是什麼?”

“青春應當是什麼?”

兩個問題看似只有兩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前者的答案層出不窮,只可泛泛而論;比如:放蕩不羈的、自信而又迷茫的、奮鬥的、躺平的……凡是青年所做一切的一切,都可被稱為“青春”;而後者,卻鮮有人給出清晰的見解。

《青春宣言》,將用青春的語言給出青春的見解。

2021年9月19日

青春宣言,為有大志的青年人發聲。有大志的青年人,任何一點也不差於所謂的“成年人”。這些人對社會形成了系統性的看法,情商和智商已經趨於成熟。這些青年人和所謂的“成年人”,是應該有地位上等級的區別而不應該有思想上等級的區別,即:青年人應尊重其成年人,但不應一味認同其觀點。所謂的“不成熟”,僅僅是為成年人為說教青年人所尋找的藉口罷了。

說教者口中的不成熟,其本質為青年人的衝動與執著、自信與迷茫的混合表現。我認為,這不能叫作不成熟。青年人和成年人最大的區別便是:所謂的“成年人”成熟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看得到盡頭,他們未來的道路僅僅有一條或幾條可以選擇;而青年人的“不成熟”,則是因為他們的未來是未知的,他們渴求未來,並探索未來,他們的道路千千萬,所以他們感到迷茫,過分自信,從而產生衝動與倔強。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是不應被遏制而應當被提倡的。

“青春”一詞,不能僅僅用於青年。“青春”一詞,是可以用於社會無論男女老少各種人上面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獲此稱號。當今社會,大致主要分為三類人群:片面思考者,思考者,以及行動者。

片面思考者,大都是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因為文化上的不足而對自己生活上造成的負面影響,而形成了畸形的思想觀念。所謂“片面思考”的後果便是從眾性的產生。不假思索地跟隨與自己交談者的思想或認同其觀點,是其中大部分人的做法。這樣的行為,不能被稱作“青春之行為”,這樣的人,自然也不便於獲得”青春“的稱號了。

思考者,即有一定或高程度的文化水平,擁有過對世界和人生的理性思考的人。他們“青春”過,但終因生活而變得“成熟”,大都被生活所支配著度過一生。他們失去了青春的歲月,也失去了青春的態度。他們對人生世界有著具體而全面的思考,懷念青春時代的衝動與自信,卻因有所顧慮而不願意背棄平常的生活,所以被稱為“冷靜地思考,冷靜地生活”。“成熟”一詞,便出於此。

而真正應獲得青春稱號的人,便是行動者。他們有的儘管失去了青春的外表,但擁有著與青年人一樣熾熱而又激情的內心。“不服從生活”是他們的宣言,“奮鬥著,並倔強著”是他們的標語。儘管會遭到誤解,儘管擁有著常人不一樣的生活,但他們依舊有著青春特有的“固執己見”,擁有著青春特有的“自信”,去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為社會創造出自己的時代價值。這樣的人,是真正應當被賜予“青春”稱號的人。

青春之宣言

張昕宇、梁紅夫婦,《侶行》欄目創始人,中國旅行家、探險家。

丈夫張昕宇在汶川地震救援過程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在南極向梁紅求婚成功後,一起開始環球探險。戰亂國家索馬利亞,切爾諾貝利,火山口等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倔強”與“固執己見”。

青春之宣言

何建華

57歲大爺跳芭蕾:不在乎外界異樣的眼光

離異後的何建華經歷了下崗浪潮,在城市裡做著保潔工作。不向生活屈服的他決定重操舊業,練習小時候曾經學過的小提琴,卻終因成本高昂而放棄,直到他遇見了芭蕾舞。不顧他人的眼光,堅持到現在,從不接廣告,僅僅是一種向生活的“不屈服”。

青春應當是什麼?我曾糾結於此,直到看到一句話,我豁然開朗。

“冷靜的思考,熱情的生活”。

冷靜的思考,思考世界,思考人生,從而產生了迷茫;熱情的生活,不懼挑戰,選擇難走的路,奮鬥的路,從而產生了倔強。青春的模樣,並不是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倔強”,而是我說什麼就幹什麼的執行力;不是義憤填膺改造社會的“激情”,而是對待人生與生活的熱忱。

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向著青春的模樣去奮鬥,那正應了偉人李大釗同志的一句話:“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後,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這便是用青春的語言發表的《青春宣言》。

青春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