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判斷和應對

人到中年,上面有了日益年邁的父母,下面有了快速成長的孩子,對上對下的交流和溝通中,時常會有這樣那樣的衝突,讓我精疲力竭的同時,也會反思。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衝突,是觀念?是角度?是年齡還是成長經歷?

我一直想著記錄下孩子、我和老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等老了回過頭來看看,是否會更加理解屆時已人到中年的孩子,是否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對父母的嚴苛和不近人情。希望現在的記錄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1年初秋:關於體力。

週日去公園玩,老父親一直拉著個臉,到中午1點多的時候,我怕他餓問他要不要吃月餅,他很生氣地低聲吼了我,那個表情,我覺得他快哭了。頓時所有的孝順和忍讓都淡然無存,我做的只是隨他去,不關心也不吼叫的冷處理。

此時的父親是65週歲,我一直認為60多歲的老人體力應該是充沛的,我經常說,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也近60歲,看人家怎麼總是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呢?我的父母多數時候總是萎靡不振,我一直認為是心態的問題。他們總認為自己老了,才導致精氣神不足,畢竟人活一口氣嘛。這是一個40+中年人的看法,不知道65歲的我是否還會堅持這樣的想法。

40+的我,每天都需要睡午覺,不睡午覺就一天都沒有精神。累過一天要很多天還無法恢復元氣,感覺每個細胞都透露著疲憊。

8歲的孩子總是有用不完的勁,像個永不停歇的永動機,他可以不睡午覺,從睜眼一直玩到晚上10點還不累。不理解我為什麼還要睡午覺,經常和我說,媽媽,你怎麼這麼愛睡覺。當然他知道我的厲害,從來也不會在我睡午覺的時候來打擾。

這就是三代人體力上的懸殊,也導致了生活中的小衝突:比如,天氣好的時候,中年人想攜老扶幼的公園散散步,老人想在家舒服的曬曬太陽,小的想去刺激熱鬧的遊樂場瘋一天。最後的結果就是老人很吃力,小孩不過癮,剩下中年的你兩頭不討好,怎一個苦逼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