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最為積極的個性因素之一

樂觀是一種最為積極的個性因素,樂觀的人格特質傾向於把目前的困難解釋成暫時的、特定的、別人負部分責任的;相反,悲觀的人會認為自己的困難一輩子也逃不掉,是永久的、普遍的、全是自己的原因。據研究發現,悲觀的人比樂觀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要高出八倍,壽命也相對較短,人際關係也不好。

卞飛,14歲,因為嚴重的喉疾,做了喉部手術,嗓子變得很沙啞,常被同學嘲笑。他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診室,簡短地說了自己的情況:

“自從我的嗓子手術以後,聲音就變得“破銅鑼”一樣,一說話同學們都笑我,於是我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好,覺得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一定要讓我的嗓子出問題!”

樂觀:最為積極的個性因素之一

寥寥幾句話,卻讓筆者看到了他明顯低落的情緒以及他悲觀的人生底色-認為老天不公,人生不幸。生活在這樣狀態下的孩子幸福感是很低的。想要幫助他,可以從培養他的樂觀心態著手。

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

家長要有樂觀的思維方式

家長在生活中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孩子會透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品質。

李·艾柯卡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他的父親尼古拉·艾柯卡也是一位企業家,最富有的時候,擁有幾家電影公司和富蘭克林戲院,另外,還有一個包括30多輛車的車隊。所以,在李·艾柯卡6歲之前,他們的生活非常安逸溫馨。但是,在一場經濟危機之後,尼古拉家裡幾乎喪盡了全部財產。面對這樣悲慘的局面,尼古拉和妻子沒有悲觀失望,也沒有把失敗的陰影帶給孩子。童年的李·艾柯卡一直從父母那裡得到了慈愛和溫暖,得到了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和積極迎接生活挑戰的處世態度。

父親雖然僅上過4年學,卻是那種能夠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的人。

他在經商過程中不止一次遇到過挫折,都憑自己的智慧和經驗闖過來了。

他善於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並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孩子。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時,他都能找到適當的話題,及時給以點撥。比如,如何應對困難,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做好每一件事和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等,他都不時地把道理講給兒子聽。

當兒子遇到屈辱和困惑,滿腹心思、悶悶不樂時,父親總是樂觀地對他說:“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不要緊,這沒有什麼,任何困難都將是暫時的。忘掉它,迎接美好的明天吧,相信明天會好起來的。”

“忘掉困難,迎接美好的明天”,這句話一直是艾柯卡的家訓。艾柯卡也很相信他們的父親,每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找父親談心。

樂觀:最為積極的個性因素之一

有一年,小艾柯卡病倒了,得的是風溼熱病。這種病在當時是非常可怕的,曾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小艾柯卡非常害怕死去。在痛苦和絕望中,父親以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態度鼓勵他。父親說:“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不幸,也包括各種各樣的疾病。孩子,當人遇到不幸時,首先不要讓精神垮掉,而要想方設法同不幸作鬥爭,並在鬥爭中獲得知識和力量。”

在父親的關懷和母親的照料下,小艾柯卡在經過6個月煎熬之後,終於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

樂觀是可以習得的,而孩子最好的習得榜樣是父母。家長可以先觀察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是不是把困難都看成暫時的、特定的、別人負部分責任的?樂觀的情緒可以“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從另一個視角看待自己經歷的人和事,這對他們的情緒和心態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樂觀:最為積極的個性因素之一

鼓勵孩子多社交,多做公益,多交朋友

據調查研究發現,樂觀的人幾乎都有親密的朋友,愛做公益活動,有充實豐富的社交生活,很多人對他們的評價是“人緣好”。如果孩子儘量多地去參與社交生活,多做公益,多結交朋友,他們就更容易建立樂觀的心態。

所以,家長要支援孩子“走出去”,不要因為社交、公益等事情可能會“耽誤時間”“麻煩”就不去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愛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