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人三大毒藥:溝通,共情和堅持

某一期《脫口秀大會》裡,王建國說的一段話深得我心。

“我從小是透過一些二次元的作品來認識這個世界的,這些作品裡人物的性格都很簡單,人最多就只有一到兩個面。”

的確,漫畫裡的世界很純粹。

遇到壞人就找正氣大俠,遇到難題就找機器貓(的口袋),遇到洩氣時刻就找坂田銀時罵醒,好像每個漫畫主人公都有一項必殺技能幫人解決困境。

但在現實、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這麼容易的事。

就連一些我們公認的、以為一擊必殺的技能,細思後發現它們戰鬥力可能都被高估了。

溝通是一把萬能鑰匙

首先,沒有人會質疑溝通的重要性。

職場溝通、與客戶溝通、非暴力溝通、幽默溝通、思維溝通、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可以說,沒有溝通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社會和生活的正常執行。

如果能力有排行榜,溝通能力一定在榜單top1

甚至有人提出“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只有不會溝通的人”,把溝通變成了一把萬能鑰匙。

但有沒有想過,溝通的威力可能被過於高估?

Ronald Adler和Russell Proctor在他們經典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提到幾個關於溝通也無能為力的事實。

比如,“溝通的效果受到溝通雙方的意願、狀態和技巧的影響”。

前幾天,好友在群裡和我們抱怨她帶的下屬。

該下屬在週報和日常溝通中都表現的都很“配合”。

你和她說提升目標,她說“好,沒問題,自己也想挑戰自我”、你和她指出問題,她會說“確實做得不太好,自己再想解決方法”。

可一落實到行動層面就和溝通的截然相反。

好友發了二人的溝通記錄、工作Memo、週報給我們看。

最後幾個局外人一致得出的結論是:這名下屬就是在敷衍你。她內心應該不想和你溝通,所以才會處處迎合上司,讓溝通看上去特別順暢。

對方不想和你溝通,就是他和你的溝通方式。

當你看到對方在認真傾聽、積極反饋時,他真實的想法可能只想儘快結束談話。

現代職場人三大毒藥:溝通,共情和堅持

再比如,我們認為只要溝通及時和頻繁,問題就更容易解決,這也是對溝通一個很大的誤解。

看過一個小短片,女主問男主,剛好在他家附近,去他家做客行不行?男主回答:“我不反對啊,你過來吧。”

然後誤解就產生了,而且越往後溝通越亂。

女主聽到這句話的反應是“你真的希望我來麼?”

“但你心裡真的想要我過去嗎?如果你心裡不想我過去那就直說啊。”

“可是你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嗎?”

“所以你基本上是說,你其實沒有很期待我過去,對吧”

男主對這種理解很無語,他再三表示自己的想法就是:“我歡迎你來。”

“我沒說不想你過來啊,如果你想過來我當然歡迎呀!如果你不想過來我也不會生你的氣。”

“我沒說過,我不期待任何事情,我只是說,我歡迎你過來。”

每個人對溝通中詞句和語氣的理解是不同的,有時你越積極溝通、解釋,反而會糾纏在負面的溝通中,讓事情誤解被深、陷入僵局。

我們不能簡單地靠決心和毅力對生活中的每件事下狠勁,因為堅持不懈所倚賴的毅力、自制力都是有限資源,堅持不懈的精神如果用錯了地方會損耗它們,導致我們在碰到真心喜歡的事物時無從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