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企業成功領導模式——中篇

中式企業成功領導模式——中篇

本文為鞠強教授口述,學術秘書整理而成,更多幹貨,請關注鞠強教授頭條號。

昨天和廣大讀者朋友們分享了“我國成功企業的領導模式”一、二,今天繼續分享模式三至六。

三、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所謂企業文化就是:員工的思想觀念或價值觀念的總和。

所謂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員工的思想建設或價值觀念建設。

所謂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就是非常重視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建設工具、企業文化建設隊伍的建設。

企業經營的結果是員工的活動的結果,員工的活動必然受到企業文化和人的思想觀念影響。所以,企業文化建設至關重要。成功的企業都是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透過企業文化建設,同化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夠使企業產生自覺管理的效果。

在實務操作中,許多企業有這樣一種錯誤的傾向,就是:過於迷信嚴格的規章制度,希望僅僅透過制定完善的規章,來規範、調整員工的一切行為。

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

首先,企業內、外部環境在不斷髮生變化,今天制定的規章制度,明天往往就不合時宜;規章制度的性質,就是對已經形成規律的現象,加以書面規範;所以,規章制度不可能完全規範企業的未來發展。事實上,任何最完善的規章制度,也只能調整員工的百分之七、八十行為,剩餘的行為還是要靠員工自覺調整。

其次,企業規章制度產生效用的隱含前提,是假設員工行為可被監控的。事實上,員工總有大量的行為,是永遠不可能被監控的;而不可被監控的行為,恰恰是員工思想觀念佔支配地位的結果。

基於上述兩個重要原因,企業文化建設——即: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念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那種過於迷信規章制度的想法,不僅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當然,這裡絲毫沒有廢棄規章制度的動議,而是指僅靠規章制度是不行的。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並非中式領導模式特有之現象,而是中外成功企業的共有現象。企業文化建設的原理、方法、步驟將有專門的章節加以詳細的闡述。

四、多方協商機制

多方協商機制的含義就是:全體員工參與各種層次的管理。

多方協商機制的優越性在於:

首先,它有利於管理措施的徹底貫徹。透過廣泛討論,企業可以加深各級員工對於政策的理解,使政策得到準確地、徹底地貫徹。

其次,多方協商機制有利於堵塞企業管理中眾多小漏洞。一方面,企業管理當中小漏洞,是不易被管理層所發現的;而最清楚漏洞所在的,就是各級員工。另一方面,企業管理也要求領導關注大事,而不應該糾葛於小事,小漏洞應該透過廣泛的群眾性合理化建議運動予以堵塞。

第三,多方協商機制有效程度與基本穩定的人事政策有關。基本穩定的人事政策,可以激發員工的忠誠之心,使員工主動去發現、提出、堵塞管理中的各種小漏洞。筆者發現,越是實行穩定人事政策的公司,員工堵塞小漏洞的積極性越高;越是實行淘汰制的公司,員工對管理中的小漏洞,越是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五、企業適度支援員工個人生活

企業適度支援員工個人生活的含義就是: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企業適度介入員工的個人生活,幫助員工解決一些不屬於企業份內應該解決的問題。

例如,幫助員工調解夫妻矛盾、對談戀愛的員工給予補助、補助員工小孩讀大學、對員工家庭遭災提供補救……等等。在某個極端的例子中,一家民營企業甚至專門設立家政部,幫助員工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以此來體現“企業是一個大家庭”的主旨。

企業適度支援員工個人生活,是以不影響企業的工作數量與質量為前提的。員工要求請長假,如果是以影響工作為代價,參加非企業主張的各類考試,那麼,此類事件就不在支援之列。所謂“適度的標準”就是指不影響工作數量與質量。

企業適度支援員工個人生活原因在於:

首先,中國的文化歷來是“家模式泛化”的文化,歷來治國的模式是仿造治家的模式;在這種模式影響下,縣官被稱為“父母官”,皇帝叫“君父”,治國多半以“仁孝治天下”,落山為寇的造反組織,凡幾經圍剿依然大旗不倒的,其組織也必然被管理的象一個大家庭。

其次,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人為本的仁政思想文化,而企業適度支援員工個人生活,也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具體體現。

最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強調責任的文化,企業有責任對員工負責,而不僅僅是追求利潤。企業適度支援員工的個人生活——即使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企業也有責任必須這樣幹。在中國,成功的企業都必須承擔兩重責任:既是對利潤負責,又要對社會負責;而對社會負責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對員工負責。

在美式企業當中,領導人更多的是關心企業利潤,而不是人的感情。美式企業的觀念是: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個人的事與企業不相干。這種觀念在美國具有其合理性,在中國就會變得不那麼合理了。不幸的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企業家熱衷於引入公私分明的觀念,反而強化了企業內部的不和諧,降低了組織的凝聚力。

六、 適度等級化

適度等級化的含義是:強調員工尊重幹部,下級尊重上級。適度等級化的另外一個含義是:適度增設官職。

“領導”的要義是:透過下屬需求的滿足來調整下屬的行為。中國人對官職的需求強度與數量,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都大(日本人對官職的需求強度和數量比中國人還要大),中國人是以頭銜來界定自己的社會地位、自我成就、價值感。因此,在不影響組織效率的前提下,企業應儘量多設定一些官職,並且強調對幹部的尊重來滿足下屬的需求。

我們要反對兩種極端的錯誤,一種極端是官職太多,效率太低,決策太慢。比如,許多國營企業及政府機構的官就太多。另一種極端的錯誤是官職太少,當官的感覺太淡(即下屬對上級尊重程度不夠),導致幹部的積極性下降。

鞠老師曾碰到一位獨資企業的總經理,他敘述了一件令他疑惑不解的事情:他在公司裡提倡上下級朋友化、隨意化、平等化,結果導致管理層的激情普遍下降。於是,他又精簡了一些職位,但同時增加了相關人員的工資,結果,某位部門經理助理的頭銜被取消了,雖然工資長了三百元錢,然而此人積極性卻空前下滑。這些疑惑,就中國人而言其實是很好理解的——沒有了頭銜。

鞠強教授,管理心理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五所高校聯聘教授。鞠強教授是少見兼通學術研究與實務、同時把心理學理論融入管理與家庭生活的複合型大師。在全世界有超過1.37億人次透過各種途徑聆聽過教授講課,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