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我用這些方法治好了!

我們經常取悅別人,我們都有被人接納的強烈渴望,也都有在他人面前留下美好印象的理想化追求。可是你知道嗎?如果長期地過度取悅他人,一貫地表現出慷慨、熱心、樂於助人,永遠為他人著想,永不say no,但是內心卻為此矛盾煎熬、痛苦不堪,不僅會形成心理病症,而且會助長他人的情感剝削。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助人型」的影子,就好像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原型住在我們心底。差別在於,我們在迎合和幫助他人的同時是否能做到尊重自己的內在感受和原則?在悅納他人和過度取悅、喪失自我之間,能不能把握好分寸拿捏的平衡?

你是哪種取悅者?

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我用這些方法治好了!

  救世主情懷

他們缺乏人和人之間應有的界限感,自我感薄弱,並且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對整個世界負有責任,因此,一旦有人向他們發出求助訊號,他們就會本能地、忘我地展開行動。然而,當一再地捲入到他人的問題中,並且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之後,他們也會感到懊惱不已。

分析:

你的行為,讓人既痛又恨。痛的是你的內在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委屈和憤怒。恨的是,你是一個依靠別人的感激而活著的人。

建議:

第一步,請你製作一張清單,寫下你內心完全無法拒絕的五個人。

第二步,從最容易的那個人開始,使用「我-我-你」的方法給這五個人進行反饋,例如:「我發現你每次午飯時間都需要我下樓幫忙帶買,我感覺不舒服,你能理解到這一點麼?」

第三步,寫在紙上,大聲讀給一個朋友聽,請他與你做角色扮演,並給你反饋。

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我用這些方法治好了!

  超有服務精神

這個型別常常被贊為「超有服務精神」,而且他們確實能從服務他人中得到莫大的滿足。在一個團體中,諸如溝通、跑腿、打雜之類的瑣碎事宜,總是會被他們義不容辭地包攬下來。自然,當有人求助的時候,他們會很樂意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你向他提出某個邀請,他永遠都會說「yes」!

分析:

只接受、不付出的人,內心充滿了自私。只付出、不接受的人,內心充滿了驕傲。

建議:

靜心,練習付出與獲取的平衡,感覺具有接受性。靜靜地坐著等待,使自己成為一個容器,成為接受的一端,就好像你在等一通電話,你只是等著。兩三分鐘之內你會感覺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力量包圍著你,充滿你的內在……

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我用這些方法治好了!

  快樂和諧的維護者

他們喜歡置身於寧靜和諧、波瀾不驚的人際氛圍中,如果周圍有人不高興,他們也會跟著緊張起來。因此,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維護人際關係的和諧。他們害怕衝突、紛爭、彆扭和不快,以至於寧可委屈自己的感受和意願,去迎合別人的需求,向別人做出妥協和遷就。

分析:

你的功課,更多是學習如何不被別人影響。你可能覺得把注意力放在身邊的人和事上,讓你有一種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讓你覺得安全。你需要重新迴歸到自己的中心。

建議:

練習自我意識。在早晨進行預演,晚上回顧自己的進步。

針對取悅者的練習

  一、練習自我意識

每天用一分鐘的時間想想以下問題:「我在別人的要求和感受上投入了多少注意力?為了別人的需要,我投入了多少時間?當看見某人或某事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會做些什麼?我用什麼樣的方式達到別人對我的期待?」

清晨預演:早晨剛醒來時,通過幾分鐘的呼吸訓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然後對自己說:「今天,當我的需要和別人的需要都出現時,我要練習平等的付出和接受。而且我將以開放和慷慨的胸懷去做,我將發展內在的生命力,關注自己的幸福。」

晚上回顧:晚上臨睡前,花幾分鐘的時間回顧今天所取得的進步。坦誠地問自己,「今天我是如何平等的付出和接受的?對自己有多麼慷慨和坦率?有沒有達到對別人的那種程度?有沒有花時間滿足自己的興趣和需要?」

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我用這些方法治好了!

  二、練習採取行動

取悅者往往認為,想要獲得別人的承認以及關愛,就必須滿足別人的需求。因此,請你每天主動詢問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而且有意識地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另外,內疚感和罪惡感會妨礙你關心自己,從別人那裡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假如,你注意到自己的情緒開始緊張,可以將它視為一種訊號,意味著你對自己的需求不夠重視。

  三、練習反思

反思練習至少每週一次,每次用幾分鐘時間,而且要在安靜的地方進行。反思的內容是你的基本原則和最終目標。你所忽略和需要恢復的基本原則是,平等、自由地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你的最終目標是認識到,別人對自己的關愛和承認並不依賴於別人對自己的需要,也不依賴於自己為別人付出了多少。然後,請想一想,接受這些事實,對你的生活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