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心可能讓你失去更多

看過一份關於當今社會人們攀比心理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到,如今社會攀比現象日趨嚴重,尤其是一些在校大學生,因自制力差且心智不夠成熟很容易產生攀比現象。攀比之風在校園日漸盛行。有的大學生為了擁有一款流行手機,寧肯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一些生活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擁有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買一套名牌化妝品或一款名牌包,不惜向別人借錢,更有甚者,還會在網上申請利息高昂的貸款。

有一家報刊曾經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名全家年收入僅有2000多元的貧困大學生,在家人為了供他讀書四處借債時,他卻因為虛榮心作祟,將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隨意揮霍,不但購買高檔手機、時髦服裝,還要求父母為他購買一些昂貴的電子產品。而據另一家報紙報道,某高校一名大學生,在同學眼中是典型的“高富帥”,平時穿著各種名牌衣服,最後大家發現,這些衣服竟然是偷來的。可見,某些大學生的虛榮心、攀比心有多嚴重,危害也顯而易見。

大學生中間存在攀比現象,成人之間也會有攀比,比如,比房子,比車子,買房不僅僅是為了居住,也是為了面子。一些剛剛參加工作、不具備經濟實力的年輕人硬是“啃老”,讓父母為自己買房、買車,逼得父母成了“房奴”“車奴”。

“攀比效應”是消費者一種趕時髦的偏好,也就是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是指消費者由於對自己所處的階層、身份以及地位的認同,從而選擇所在的階層人群為參照而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與炫耀心理比起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更在乎“有”,也就是你有我也有。

攀比心理分為正性和負性,正性攀比會帶來正能量,使人在理性意識的驅使下正當競爭,往往會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從而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而負性攀比則會帶來負能量,伴隨著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否定。

可以說,負性攀比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滋生虛榮心,甚至是嫉妒心,導致心靈的扭曲,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也是缺乏人格獨立性的表現,對人對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攀比使得一些人的內心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和激憤之中,這樣的心理會導致這些人在生活中牢騷滿腹,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夠專心。所以說,我們要克服不良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在日常消費中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摒棄攀比心理引發的不健康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