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編纂校史想到的

邯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四中學1956年建校,於今已有64年曆史了,其間先後有14任校長在我校工作。為了緬懷和紀念那些在我校發展史上做過貢獻的人,在安靜梅校長力主之下,我校決定編纂校史。 為了蒐集資料,走訪了一些老校長、老教師的家鄉,走過之後,有一些感悟,說出分享給大家。

由編纂校史想到的

第一、良好的家風很重要。

這些老校長的下一代一般都有所作為,有的透過努力成為公務員或教師,有的子女或孫輩在北京工作,有的在大企業工作,有的在地方當書記或局長,有的做生意很成功。 我想,這是與老校長們良好的家風和教育分不開的,他們或言傳身教,或潛移默化,在下一代的靈魂深處種下努力和上進的種子,促使他們成才。 當然,不排除基因的作用,這些人血脈裡流淌著相對優良的基因和天賦,加上後天努力,成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編纂校史想到的

第二、有個村子很重要。

在尋找這些老校長的蹤跡時,因為年代久遠,很多人已不在人世。那些最後進入城市的老校長和老教師,往往很難尋覓到他們最後的蹤跡。在城市遮天蔽日的樓宇間,在人潮人海中,一個人的消失是一件很容易被遺忘的事件。 而出生在農村的人,村子還在,老宅還在,宗親還在。從那些老去的宗親嘴裡,從他們模糊的、斷斷續續的記憶裡,或多或少可以找得到他們的痕跡。因為他們還有根,即便是肉體消亡了,在宗親的心中,在長滿青苔的老宅裡,在祖墳的荒草裡,依然有著他們的位置。

由編纂校史想到的

由編纂校史想到的

第三、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很重。

說到渺小首先是在時空面前很渺小。歲數最大的老校長如果還活著,恐怕有110多歲了。在我們這些後人眼裡,他們就是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遙遠而陌生。而放逐到浩瀚的時空,這一百多年像曇花一現,如滄海一粟,又如一閃而過的流星,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在地域面前很渺小。在廣闊的大地上,那麼多的村落,那麼高的樓房,那麼多的人群,找尋一個人難度很大,這也從另一方面反襯出人的渺小。不經意間,一個人也許就永遠消失在人海,沒有一絲蹤跡可尋。 銘記校史,我們誠然應該學習先輩們的勤勉創業,夙夜為公。作為教育人,還應培養好自己的後代,注重鄉情教育,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由編纂校史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