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出身岐視”你如何見解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在職場上不犯錯,可是,面對別人的錯誤,不同的人表現卻截然不同。

早些年,我曾經在一家報社實習,同時給 A、B兩個人發了一份兩千字的稿件。文件中有兩個錯別字,是我校對不嚴所致。A收到文件後,給我打來電話說:“你發給我的文件,第幾頁第幾行有兩個比較明顯的錯別字,請趕緊改過來一下。“

我連連抱歉,連聲致謝。A回覆說:“自己寫的東西自己校對的話,確實比較難發現錯漏。下回你可以嘗試讓別人幫你校對一下。”

面對“出身岐視”你如何見解

我趕緊把錯別字改過來,並把修改過的稿子再次發給了B。豈料,我還是被B罵了個狗血噴頭。在排版、印刷時間已經很緊急的情況下,他竟為了這點事情足足罵了我半個小時,罵到後來他竟提及了我的家庭出身,上綱上線說我“窮長奸計”。後來,還是旁人提醒他趕緊去解決問題,他才拿起修改好的檔案,跑去找領導簽字。

離開報社後,我跟很多在報社認識的朋友保持了非常好的聯絡,唯獨沒辦法和他冰釋前嫌。

我沒辦法打破B的“出身刻板印象”。他認為,出身與一個人的品行有非常直接、緊密的聯絡。你若是出身不好,他就會用警惕的目光看著你,彷彿你下一秒鐘就會為了金錢、名利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

面對“出身岐視”你如何見解

他不知道的是,窮孩子要實現逆襲,原本就比別人更難,他們當中很多人知道自己每一步走得有多不容易,反而會更加珍惜每一個能出頭的機會,更加懂得體諒別人的不易。不是所有窮途末路的人,都會為了利益而出賣靈魂,就像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自私自利、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一樣。素質、品行等,不一定與出身、財力有關。不管你是怎樣的出身,如果你能善待自己的肉身和靈魂,善待他人和整個世界,善待眼前正在過的生活,那你也是一個大寫的“人”。

我無法認同他的“出身歧視”,也沒法認同他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遇到突發問題應當遵循“效率最高”的原則。此時,最高效的溝通方法,是直接發出指令讓別人去執行、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指責、抱怨上,不停質問對方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那樣。

面對“出身岐視”你如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