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解決問題的人,真讓人羨慕啊

你見過那種特別會解決問題的人嗎?領導吩咐一件事,他能想到解決這件事的方方面面,甚至領導沒想到的地方,他都能事先想到並處理好。領導用這樣的人自然特別省心,他們也更容易獲得升遷的機會。

我以前的頂頭上司就是這樣的人,我那時候特別崇拜他,還特意留心向他學習,但是我發現我只能學個皮毛,同樣的問題,我可以照貓畫虎,但是換一個問題,我就蒙圈了。說到底,我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拿到《拆解一起問題——如何成為解決難題的高手》這本書,我很驚喜,終於有一本書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了。這本書的作者橫田尚哉,是日本功能方法研究所的所長,動態問題解決法的提出者,是解決問題的專家。

那些會解決問題的人,真讓人羨慕啊

這本書不僅適合想學習如何高效解決問題,提高個人能力的職場人;還適合想快速掌握解題技巧,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甚至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時,我們都能運用書中的方法,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分清疑問和難題

在知乎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問題:“老公出軌了,我要不要離婚?”“在公司感覺沒前途,我要不要辭職?”說實話,這些問題很難回答,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給出的結論也是不同的。而且別人給的意見或建議,放到你身上可能完全不適用。問這樣問題的人,實際上是把question(疑問)和problem(難題、分歧)混為一談。

什麼叫疑問呢?

疑問就是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一個疑問只對應一個正確答案或者說標準答案。比如說桌上有3個麵包,吃掉2個,還剩幾個?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只需要套用公式或以往的解決方法,就能找到正確答案。

什麼是難題呢?

難題往往對應多個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不存在對錯之分,只有優劣之別。要解決難題,我們需要活用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在實踐中檢驗不同方案的優劣,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方案。總而言之,難題的解決方案不是刻板的,而是靈活機動的。

疑問和難題,就是問題的兩個層級。他們的解決方案是不同的。

疑問可以依靠純經驗來解決,而難題則更復雜,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全面,甚至要眼光朝前,去未來尋找答案。

不會解決問題的人和會解決問題的人在思維上有很大差異

不會解決問題的人,總是在尋找正確答案。

他們往往有這樣的口頭禪,“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有沒有?”、“解決類似問題的成功案例?”這其實是一種學生思維。在學校裡,我們所學的知識都是有正確答案的,推導的過程和方法都是有經驗可循的,只要按步驟操作,就能得到正確答案。

學校教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教會我們解決難題的方法。所以很多人從學校走上社會後,仍然保留著書生氣,看問題總是鑽牛角尖 ,非黑即白,頑固地尋求正確答案。

但是在社會中,很多問題是沒有唯一答案的,甚至不存在正確答案,只有相較之下的更優解。這就需要我們用更開放的心態、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問題。

會解決問題的人會是先弄清楚眼前的問題是屬於question還是problem

。他們會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果只是question,那就只是單純的解答工作,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解決就可以了。如果是problem,那就需要進行縝密的思考和整體性考量。

兩個“魔法提問”,幫你認識問題的本質

對於我們日常處理的事務,它到底是question還是problem呢?有時候並不是這麼好區分,尤其是我們經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大腦會把類似的東西自動歸類,啟動自動處理模式。

然而,我們面臨的情況會發生變化,新的問題的徵兆可能已經出現了,只是由於它們比較隱蔽,還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我們就意識不到,仍然按照慣例來處理。久而久之,這會導致惰性思維。

如何認識問題的本質呢?

作者說,可以問自己兩個“魔法提問”:

1、為了誰?

2、為了什麼事情?

任何事情都可以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比如說,

這份檔案是為誰而做的?為什麼要做這份檔案?

這個規則是為誰制定的?為什麼要制定這個規則?

對於這兩個問題,如果不能馬上得出答案,疑問就很有可能升級為難題。如果有答案,但是存在不協調感或違和感,或者大家的答案不一致,也有可能演變為難題。

在本書中,作者還詳細介紹了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三步驟,即

分析-創構-錘鍊

,幫助我們在面對難題時,知道從哪個方面著手,主要注意什麼,需要達成哪些目標。

書中有一個觀點我特別贊同。作者說我們要像尋找未來戀人那樣解決問題,不要糾結於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問題,不要沉迷於查詢日常工作的疏忽和紕漏,以及指責責任人。而要面向未來,創造性地尋找解決方案。這樣的方法改進,不僅適用於當下的困境和難題,還適用於將來;不僅是對個人有益,對當下有益,還會對未來有益,對面臨同樣處境的其他人有幫助。

書中還附有思維導圖,能幫助我們快速、直觀地瞭解本書的主要內容。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本書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