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就是: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擁有

有一種人就是: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擁有

最近有個小小的發現——許多人的生活中充滿了怒氣衝衝,包裝成義憤填膺。

我之前以為是他們跟別人不一樣,如今才明白,正是他們不敢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才會強求所有人都整齊劃一,但凡有人不同,他們就怒氣升頂。

有新聞報道說,現在有種家庭教師月薪高達兩三萬,被認為是包裝成保姆的住家“輔導老師”。

在雙減以及打擊學科類輔導的情況下,評論裡分成兩派:有人認為應該堅決打擊,立刻取締,不能因為有些人有錢,他們的孩子就能夠接受額外的輔導;還有些人打圓場說,總不能趕盡殺絕吧?

前些日子在雙減的話題討論中,這兩種觀點就格外突出。有人舉手歡呼,孩子終於可以在學校裡寫完作業,回家自己非常輕鬆了;也有人擔憂,孩子現在負擔沒了,中考、高考怎麼辦?

歡呼的大都是低年級的家長,焦慮的,基本上是高年級。各有各的難處,都想說服對方。

我們可以接受這個世界上有人跟我們不一樣。

有的孩子適合學習,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拓展:有點孩子不適合學習,也許有別的天分;有的人上輔導班是錦上添花,有的是雪中送炭,而有些家長和孩子不上輔導班,也正好。

有一種人就是: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擁有

回老家,舅舅跟我說起上初三的表弟,英語成績尤其差,中考會比較難。

去年暑假我帶他和豆豆去海邊玩的時候,曾經跟他聊過,他覺得最難就是語法知識,我當時從網上找了精簡的語法內容給他過了一遍。但是我知道,偶爾一次輔導無補於事,最好的辦法是日常加強訓練,而且身邊要有能幫助和指導他的老師。

這一次我跟他聊,只有更擔心。他的英語基礎差,成績上不去自然也就沒了興趣,勇氣也慢慢消失殆盡,甚至不知如何提問。

遺憾的是,父母沒有能力幫忙,課外沒有輔導老師,好像結果只能是坐以待斃。

我一個從未給孩子報過補習班的人,此刻也深深地感受到補習班的重要性,至少它還能給一些不想放棄但成績又不夠好的孩子一點希望。

不過,好像我們很喜歡整齊劃一,一旦有人沒有緊跟上風向的腳步,馬上就會被人揪出來,打出去。

有一種人就是: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擁有

我上初三那年,暑假一批學生被選拔出來搞了兩個實驗班。

別人在放假,我們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也都是從各個學校抽調的最好的老師。當時似乎是想在中考的時候衝擊一下重點高中,我們大多數人很激動,很興奮。

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就解散了,因為有人舉報,所有選拔出來的學生再次回到各自的學校。

這樣的情況現在還在不同的地方重複上演。

有人說,為了教育公平,就應該讓所有人都上同樣的學校,由相同的老師來教;有人說,讓基礎和水平不同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才是更人性化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不辨不明,討論有時候可以促成改進。

不過還有一種人的想法很單純: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有。

舉報,已經從成年人蔓延到了未成年人。學生們學會了舉報,舉報學校進行開學測驗,舉報學校提前開課……

評論裡有人說:也許等你面對高考的分數線的時候,才能真的懂什麼叫後悔。

有一種人就是:我得不到最好的,你也別想擁有

有些人只是因為害怕別人跟自己不一樣,恨不得用所有的方法把世界整齊劃一。

如果他們想躺平,就看不得別人努力,如果你膽敢努力,他們會瘋狂地嘲笑你“太捲了”;

如果他們想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孩子養大,就看不得別人好好教育,當然也不希望有人比自己更用心;

到現在我也覺得輔導班這種事兒,雖然有些人太過了,但是似乎也不是那麼罪大惡極;

……

堅持自己不好嗎?

做那個特立獨行的獨一無二的自己,想躺平就躺平,想放養就放養,為什麼要逼著別人跟自己一樣呢?

可惜,他們不敢,怕自己成為唯一掉在坑裡的人,所以是要拼命地拉上更多人。

他們可能不光對輔導不滿意,對各種事情都不滿意,心裡氣咻咻地等待著有一天,可以得到更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認為這才是公平。

其實,只是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