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社交牛逼症”這個話題,前段時間被炒得特別火!

抖音近 20 億人圍觀,微博超 1 億閱讀,B 站最高有 578 萬播放……隨之而來的衍生梗也越來越多,網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一波玩梗熱潮後,社交牛逼症甚至進化出了自己獨有的新含義: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社交牛逼症”這個網路詞語的出現,其實是作為“社交恐懼症”出現的對立反義詞,

“社交牛逼”代表著善於社交的高情商人群。

大家如此關注“社交牛逼症”的梗,其實也從側面反應出,大家心裡特別羨慕擁有這樣特質的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

“社交牛逼症”的人畢竟只是少數,而“社交恐懼症”才是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1人際社交:職場人逃不開的話題

“社交牛逼症”型別的人,在職場上可謂是“社交天花板”。

只要他們在,任何形式的集體活動就不用擔心沒話題聊,自然也就不會冷場。

大家的目光永遠集中在他們身上,而對於躲在角落的社恐人士來說,他們簡直就是救世主。

最近《喬家的兒女》頻上熱搜榜,其中宋祖兒扮演的喬四美每次一出場,影片彈幕上就有成群的觀眾刷屏“人類社交天花板”幾個字。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諸如喬四美這樣的人物,就是典型的“社交牛逼症”,主要表現在:

在社交方面絲毫不膽怯,該出手時就出手!無論是陌生客戶還是同事,都能做到遊刃有餘的愉快交談。

網友笑稱這種人社交時的心理活動,就是典型的“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他們絲毫不憂慮被嘲笑冷落,相對於社恐的玻璃心,他們內心強大,從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因此分分鐘就被社恐人群“封神”。

無論你是“社交牛逼症”,還是“社交恐懼症”,

身在職場,人際社交能力一定是你逃避不開的話題。

社交在職場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在工作中,良好的人際社交能力是一種善於與人共事、高效溝通、有同理心,且能夠激勵別人的能力。

可以簡單概括為,人際技能是與人一起工作的技能,通常包括人際關係技能、組織技能和解決衝突的技能。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許多職場人每天兢兢業業的努力,或許在技術上已經相當出色,但是人際技能上卻有所欠缺。

比如,他們不能做到善於傾聽,對別人的需要難以理解,或者在處理衝突時束手無策。

無論哪個崗位,都是逃不開人際社交的,一個團隊必然需要大家共同協調,因此只有員工之間具備一定的人際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羅伯特·卡茨曾經提出的三種技能,和職場人層級的對應關係,很深刻的反應了人際技能的重要性。如下圖所示: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按照這個圖,

團隊裡越往上面的層級,技術性技能越不重要,但是人際技能和概念性技能越重要。

而越往下面的層級來看,雖然技術性技能佔比更多,人際技能和概念性技能相對佔比少一點。

但是從整體來看,不同階段所要求的技能佔比雖然有所不同,但是無論處於哪個階段,三種技能都是必須兼備的,缺一不可。

按照上圖的邏輯,也就是說,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即使專業能力更重要,但是沒有人際技能的支撐,工作也是很難開展下去的;對於領導層來說,人際技能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一個人想要在團隊組織中,獲得更高的層級,人際社交能力不可獲取,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有含金量。

2“社恐”或成為職場短板

“社交恐懼症”的人,在職場生涯中必定會吃不少虧!

特別表現在溝通上非常被動,不敢為自己爭取利益,也不敢在利益受損時勇敢提出需求。

逐漸地在團隊中就被“透明化”,變成“被”外界來做決定,進而更缺乏自信、萬事被動!然後自己只能對結果妥協,最後形成惡性迴圈,越來越“社恐”,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你是否曾遇到過同樣的情況:

開會時,

有不同意見和想法,卻因為信心不足而放棄表達。即使有時領導在會上讓你發言,自己都能感到說出來的話在顫抖,只想趕緊坐下來;

有升職機會時,

明明很有興趣,卻害怕強大的競爭者,於是暗示自己放棄爭取。缺乏信心和主見,喜歡反覆糾結,最終對“決策者”無奈服從;

遇到優質潛在客戶時

,卻擔心跟別人溝通時出錯,總怕自己會不會說錯話、害公司出醜,導致壓力特別大。

……

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症”所導致的,

如果在很長的一段職業生涯裡,你都沒有修煉出強大的人際技能,那麼其勢必會成為你職場生涯的“短板”。

將會進而影響你在工作中的業績、升職、加薪,甚至讓你錯失一些轉眼即逝的好機遇。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3社恐人該如何走出那片“孤島”?

別讓“社恐”成為你職業生涯的短板。要記住一個信念:機會都是靠自己去爭取的。

在擁有了專業能力的同時,要儘量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培養堅定的信念。

對於“社交恐懼症”的人們來說,這是非常艱難的。

但是隻要你勇敢的嘗試去逃離那片“孤島”,擁抱新生,未來也仍舊是有很多可能的!

以下2個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做好印象管理

很多職場人天生就屬於性格內向、不太會說話的性格,情商也不是特別高。

那要如何處理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呢?

首先,重視和維護職場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是:

管理好自己身上的“標籤”。

無論你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否善於言辭,應該有意識地主動做好印象管理。

雖然性格有不同,社交能力有高低,但是有一些品質,卻是普遍“通行”和受大家歡迎的。

比如有禮貌、友好、責任心、靠譜、熱心...

這些品質與性格無關,即使你是一個“社交恐懼症”,擁有這些美好的品質和“整體印象”標籤,相信也會受到同事們的喜歡。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2、專注更深層次的關係

將有限的精力,專注在每一段關係的深度上,而非寬度。

這個世界上,人們或許普遍都喜歡外向的人,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擁有熱情開朗的標籤。

但內向卻絕不意味著失敗,它也可以意味著可靠,沉穩,成熟,值得信賴。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大可不必過於自卑,也別因此就給自己貼上“不擅社交”的標籤。

用心去維護自己重視的關係,而不是“廣撒網”,

或許還真能收穫幾個交情過硬的“戰友”。

被封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是少數,“社恐”才是職場人的常態

其實,無論你是“社交牛逼症”,還是“社交恐懼症”,

再多的人際關係處理之道,也比不過實打實的工作能力和人品。

當你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就的時候,所謂的人脈和資源都會主動找上門來。

所以職場人應該清醒,即使你苦心經營職場人脈圈,但凡你工作能力是“炮灰級別”的,縱使大家處於禮貌反饋於你表面上的客套,但是肯定會打心底裡瞧不起你。

這時候連“社交牛逼症”也是救不了你的!

高質量的社交,其實是對溝通能力、自信心、專業能力等綜合考量,雖然大部分職場人無法一步到位,但是可以一點一點地提升增強。

只要你保持修煉,並勇敢建立與外界聯結的機會,就能發現社交帶來的樂趣。

接納社交,也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相信總有一天,社恐也會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