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點選“關注,共享職場心得,陪伴職場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對你有用。

”哥們兒,我剛換了個工作,想向你請教一下,該怎樣和新同事打交道?

1。積極參與他們的探討,多借機會展現自己,快速的與他們打成一片。

2。多學習業務,在需要你的時候,第一時間和同事對接。

你會選哪一種?個人認為,以上兩種做法都不夠好。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如果選擇第一種,積極參與討論值得鼓勵,但是過多的展現自己,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剛加入新團隊,不高調是最佳姿勢。

如果選擇第二種,多學習業務也是應該的,只是不夠主動。那要怎麼做呢?

假設每天可用於打交道的時間有100分鐘,那麼拿出40%用來請教,拿出60%用來傾聽。

即四分請教,六分傾聽。

四分請教

請教是初來乍到之時,獲取各方面資訊最有效的途徑。

雖然很少有人會拒絕一個嘴巴甜,還謙虛的人,但想要讓人家花時間回答你,就必須學點請教的方法。

1.把握時機

選擇上下午的休息時間段,接咖啡間隙,喝水聊天等空閒場合,收到詳細講解的機率更大;

大家掏手機刷微信的時候,也是好時機。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2.選對提問形式

對同事,提開放式、選擇式問題;對領導,提選擇式問題,切忌出判斷題;對下屬,提引導式問題。

例如,明天就入職一週了,你想問關於彙報的事情。

開放式問題:大家一般用什麼形式做彙報?

選擇式問題:我們彙報需要用PPT還是Word?

判斷式問題:明天發週報嗎?

引導式問題:這頁材料要展示客戶痛點,你有什麼想法?

3.為下一次提問做準備

請教結束之前問對方,“明白了,那個事情也應該是您這邊負責吧,我先回去學習下,也問您半天了,有不瞭解的再來請教”這樣,你有可能獲得再次溝通的機會。

六分傾聽

我們花大部分的時間傾聽,絕不能只能個表面,

要既能聽出語言內容裡的重點,也能察覺到非語言資訊,

比如肢體動作,語音語調背後情緒態度。

1.聽重點和關鍵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死黨小明有幸參與到一款產品的推廣工作,現在他們被叫去開會討論方案。小明問你,很多事情我都聽不明白,該怎麼辦?你可以這樣教他:

說的內容不同,聽得關注點也不同

開場介紹環節,有人出來講解方案,關注方案本身是什麼,比如目的,形式等等。

討論環節,大家各抒已見,就要抓他們的觀點和論據,搞清楚他們選什麼,為什麼選,原因是什麼。

討論過程中,有同事說,他們以前採用某種方案,發生過某種事件,造成的影響很不好。這時你就要仔細聽事件的起因經過,人物角色。

2.傾聽時考慮對方的身份

屁股決定腦袋,身份決定立場,站在對方立場傾聽,就能聽出背後的意思。

小明的同事們討論得很激烈,營銷組堅持吸引力最大的方案,產品小組青睞使用者體驗最好的那一個,程式猿小組質疑所有方案………誰也不聽誰的。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小明向你吐槽,這會開的太亂了,不明白他們有什麼可吵的。你可以告訴他,想想他們的身份,就能聽明白他們做出選擇的原因。

營銷組預算充足,有錢的情況下,他們關注效果最好的廣告方案;產品組不管你怎麼做廣告,他在乎的是使用者爽;程式猿表面上在找茬,實際上他們希望透過不斷的提問,搞清楚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修改程式碼,尤其是修改別人寫的程式碼,是件痛苦的事。

3.聽話外音

小明的會議終於結束,走出辦公室的時候,他無意中聽到男上司對女同事說,“今晚有空嗎?”

如果聽到這句話是你,你會怎樣解讀?

這倆人有情況?女同事要升職了?領導忙不過來了?怎麼不找我……

之所以有多種解讀,是因為這句話有了話外音。其實

每一個話外音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關係,摸清雙方的關係,就找到了破解話外音的鑰匙。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男上司和女同事有戀愛跡象,那這句話代表約會的可能性更大。

女同事是男上司得力助手兼死黨,領導很可能是拉上他加班或飯局,當然也可能是挽留想離開的下屬。

所以,如果非要聽懂那句話,就先搞清他們的關係吧。

不要隨意猜測,更不要胡亂傳播

4.觀察大家的腳

著名的“梅拉比安法則”指出,人類在溝透過程中,有7%的資訊透過內容本身傳遞,38%透過聲音傳遞,55%透過身體動作傳遞。

身體動作往往最能體現真實的情感和意圖。

我們以最誠實的部位——腳為例,學習判斷說話人的情緒變化和態度。

(1)測測他們對你的態度

握手,是初次見面表達友好的一種方式,也可以作為檢測別人對你接受程度的方法。

看到想交流的物件,你走上前一步,和對方問好。然後退後一步,注意觀察對方的反應。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如果對方順勢走上前,說明他大機率樂意接納你。

如果對方站著不動,說明他沒有拒絕你,但同時也在觀察你,接下來就看你的表現了。

如果他向後退了一步,就說明對方很可能表面微笑,實際心底沒有接受你,想和你劃清界線,趕緊結束溝通。

初次見面,看出對方的態度,有利於把握接下來的溝通節奏和方向。

(2)識別情緒變化

找機會多和同事、領導吃午飯,先觀察他們心情平緩的時候,腳擺什麼姿勢,腳尖指向什麼方向。這叫基線行為,一旦出現反基線行為,就說明他們“受到了刺激”,你就有機會觀察了。

接下來,隨便丟擲一個有共同話題,比如,最近要憋死了,管控取消之後,我們出去嗨一下?再看看他們的腳部動作有什麼變化。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同事小藍,一聽你說聚餐的事,雙腳立即來回擺動或不停的抖,那他很可能是認為聚餐對他來說是件開心的事。

同事小黃,把腳轉向與你們相反的方向,或者直接朝著出口,說明小黃八成不感興趣,想趕緊起身離開。

同事小紅,放下筷子,用雙手按著膝蓋,一隻腳的腳跟不知不覺抬了起來,那這傢伙是分分鐘想結束話題的節奏。

同事小綠,剛還在左右擺動的腳,轉眼改成了上下抖,說明你提的話題讓他很不舒服,你們的聚餐對他來說是個很不開心的事兒。

同事小白,一直在抖腳,你的話音剛落,他的腳就不動了,那就說明這個話題對它來說很有壓力,也許發生過你們都不知情的事情。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3)判斷關係狀況

你還可以透過觀察大家的腳,判斷他們談話情況和關係狀況。

如果你發現一小撮人站在某個地方聊天,其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保持著雙腳交叉的姿勢,你就可以知道這幾個人聊的比較順暢,關係也不錯。

心理學家所羅門的小群體趨同行為實驗表明,

當兩個人的行為趨向一致時,說明在這波人中,至少有倆人觀點是一致的。

再者,雙腳交叉本身很舒服,在遠古時代也是最不利於逃跑的姿勢,做出這樣的動作,代表他們的關係不錯,對彼此信任。

可是,如果你發現有人雙腳由交叉或者並在一起變成叉開,或者上半身對著大家,下半身朝向另外一邊,那說明他們的談話出現了問題,或者可能這個人和其他人的關係本來就不好。

雙腳叉開,則站的更穩,象徵著佔領的地盤越大,這是提高警惕,向對方施壓的標誌。想象一下站崗執勤的武警戰士,你就明白了。

聽話外音,察言觀色,剛換工作的你,需要這樣進入狀態

如果你離他們很近,可以再進一步,揪出“言行”不一致的人,比如說,他們嘴上說好開心,腳下已經做好準備走人了,那你肯定要相信他的腳,而不是他說的話。

要注意,許多人誤讀梅拉比安溝通法則,片面的把它推廣到各個溝通場合,

實際上它僅適用於表達情緒和態度的情形下

,因此我們這裡所講述的內容,僅適用於這兩個溝通場合。

總結

初到一個新環境,說太多的話、過多展示自己、乃至等別人找到自己,都不是合適的打交道方式。

正確的做法是,

用40%的時間去請教,把握時機,選對形式,多留一個問題,建立下一次溝通機會;用60%的時間去傾聽,根據內容和對方身份聽重點,依據關係聽懂話外音,學會觀察大家的腳,判斷他們的態度、情緒和關係狀況。

作者介紹:歡迎關注#風雨職場錄#,共享職場心得,陪伴風雨職場路。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