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莫名其妙的“惡意”,不過是來自於羨慕嫉妒恨罷了

大多數莫名其妙的“惡意”,不過是來自於羨慕嫉妒恨罷了

作為一個有輕微社交恐懼症的人,如非必要,我不會去認識陌生人。很大原因是在於:我經常發現有很多陌生人會帶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惡意”。之所以說是莫名其妙,是因為在他對你散發“惡意”之前,你們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接觸和衝突。

然而後來我又發現,不止是陌生人,就算是認識、甚至說是熟識的人,也可能突然就帶有莫名其妙的“惡意”。打個比方,一直同班識好幾年的某個女同學,經常在考完試髮捲子、公佈成績的時候,給我投來帶刺的眼神。

甚至有時還會向其他同學表示分數是不公平的,但是她無法去對抗老師,於是只能把矛頭都指向我。

因為我一直是班裡的第一二名,而她始終在前三之外。且她總認為老師偏愛我,明明有時候大家錯的地方差不多,可是我扣掉的分數就是比她和其他人扣掉的少。

我告訴我自己,她不過是因為羨慕嫉妒恨我的好成績罷了,但還是會心裡不舒服,畢竟我沒有義務因為自己優秀就要去承擔別人的“惡意”。

我認為,如果她真的羨慕別人的好成績,為什麼不自己努力上進、奪得第一名?卻將羨慕轉化為嫉恨,讓自己變得醜陋,給別人心裡添堵,她又真正得到了什麼呢?

其實要說接收到莫名其妙的“惡意”最多的人,我覺得應該是明星了。畢竟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待遇優厚,又擁有許許多多人的喜愛。然而只要稍微有點名氣和流量的明星,肯定就會有“黑粉”。

“黑粉們”時時刻刻關注明星們的一言一行,卻不是因為喜愛,只是為了挑刺而已。可能其中有一些是“對家”買的水軍,故意引導負面輿論;但是還有不少是“單純看你不順眼”,其實就是來自於羨慕嫉妒恨。

有一次在公司裡,同事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個十幾歲就出名的00後明星,一位同事就說:“哦,就是**(黑粉給起的侮辱性的綽號)”。

我當時覺得挺想不到的,因為這位同事已經結婚生子了,我以為做了父母的人應該不會對不到20歲的孩子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惡意”。但是我什麼也沒有說。一來我不是粉絲;二來大家只是同事,只要不影響工作,他思想有問題與我無關。

說到底,只要不觸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對別人言辭上表達不喜是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的。所以生活中和網路上才會有那麼多人肆意發散惡意,在不用負責任的範圍內為所欲為。

人都有情緒、有私心,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不會強求別人公平客觀地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但我會盡量避免去和這些可能因為羨慕嫉妒恨而產生“惡意”的人接觸、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