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如今婚姻夾雜了很多物質成分,少有深思熟慮後的攜手一生,更難有一生只此一人的慎重承諾, 在現實面前熱血總會冷卻,大多數人會在感情和物質間衡量 一番。還有彩禮這個婚姻殿堂的“守門員”,為了一份高昂的彩禮,多少原本恩愛的男女決絕反目,從此不見。我們感嘆真情在物質面前是那麼的脆弱,不禁遐想古代的淳樸真摯的愛情。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字裡行間充滿著氤氳的浪漫因子——夢迴古代,執心儀女子之手,洞房花燭,漁樵耕讀。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現實是不管哪個朝代,妹子都不是說娶就娶,說跟你走就跟你走的,

古代不興霸道總裁,除非是強搶民女!

說句糙話,

在古人封建的觀念裡,嫁出去女兒潑出去水,

擱誰家生了女兒平白讓你拐走啊,怕不是在想peach!

彩禮依舊是婚姻的第一道坎

,在此鹹魚君先給大家介紹下

古代的婚儀六禮

吧。

根據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禮記·士昏禮》所記載,古人的婚姻儀式共分為六步,

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一。納彩

《儀禮·士昏禮》:

昏禮。下達。納采,用雁。主人筵於戶西,西上,右幾。使者玄端至。擯者出請事,入告。主人如賓服,迎於門外,再拜,賓不答拜。揖入。至於廟門,揖入;三揖,至於階,三讓。主人以賓升,西面。賓升西階。當然,東面致命。主人阼階上北面再拜;授於楹間,南面。賓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這一通操作是不是看的眼花繚亂呢?納彩換成我們眼熟點的字眼就是

提親

,古代女子都是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頭蓋不揭,誰也不愛

。所以聯姻都是媒婆撮合,通俗點說就是——

提親全靠媒婆吹。

避重就輕都是媒婆基本功了,吹起牛來真沒“磚家”什麼事,當然這些都是潛規則了。

媒婆吹得天花亂墜把女方家屬忽悠瘸後,為了表示誠意,男方家屬就要送見面禮,一通迅雷不及掩耳的操作把婚禮第一步敲定再說,見面禮送什麼呢?

大雁!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至於為什麼送大雁,據說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說法比較玄學,大雁代表陰陽之意。

正 如王安石在《餘寒》一詩中所云:

冥冥鴻雁飛,北望去成行。

誰言有百鳥,此鳥知陰陽。

在古人眼裡,大雁會遷徙,有來有去,象徵陰陽交融,符合男女聯姻之意。

第二種說法比較浪漫,大雁是一種候鳥,最是守信,而且大雁一生只找一次配偶,更是忠誠,是老實鳥了。

由《禮記·士昏禮》原文可知,把大雁搞到手後,也不是提著上門就直接交到人家手裡的,還有一系列繁瑣的禮節 ,大致就是:

男方 先在

禰廟

裡大擺宴席,筵席以西為上。送雁使者身著

玄端服

而至。

擯者(負責禮儀的人)

入內告知男方主人。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男方主人還要

穿著一樣的禮服

,出門接客。主人

行兩次拜禮,使者不回拜

。兩人

行一個像古裝劇裡那種拱手禮(專業名詞叫揖禮)

後再進門。到了廟門,還是

相互拱手行禮 再進入

。到了堂前階下,

兩個人再裝模作樣禮讓下

後,主人與使者

一同登堂

,面朝西。使者從西階登堂,至棟樑下,面朝東致辭。主人在阼階,也就是東階上朝北拜兩次。使者再在大堂前兩根支柱之間送上大雁,最後面朝南方下大堂,出廟門。

請注意,這裡的

擯者、賓並非同一人,擯者是負責禮儀接待的,賓是男方送禮的。能舉辦這種標準婚禮儀式算是那個時代的小資階級了。而後隨著經濟發達,訂婚所贈之物也漸漸變成戒指、配飾等更具有實際價值的事物。

二。問名

既然婚前大家面都沒見過,男方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女方名字的,由此便要問名。

給大家科普下,問名主要問的是

女方的大名以及生辰八字

!何為大名,舉個例子。

譬如東晉有名的才女、官N代謝道韞,道韞是她的名,令姜才是她的字,所以外人一般稱呼她為令姜或者是小名,而不是道韞。在古代

直接稱呼大名是不禮貌的行為!

字是怎麼來的呢?古代女子十五成年,舉行笄禮後,這時候才開始開始取“字”。女方準備出嫁了,男方自然要知道女方的字,所以這一過程便是問名。科普下,待字閨中這個成語中的

待字

二字便是這個意思,

女方未把自己的字告訴男方,寓意著未婚未嫁。

不過在古代往往只有家境好,或者貴族出生的女子才有字,沒有字的平民女子一般都是叫小名。

到了後來,問名這一步驟不單只是問女子姓名生辰八字,甚至還要問

女子健康狀況、幾分顏值?出生嫡庶?背景門第、家中是否有為官者?官居幾品?這一套流程下來各位是不是很眼熟呢?

敢情

不就是相親時的對話麼!學歷幾何?資產幾多?有房有車否?有無貸款?

果然很真實啊!

三。納吉

單從字面意思看,納指的是接受,吉指的是吉卜,

納吉的含義便是佔得吉卜

占卜去哪?去家族宗廟!

占卜找誰?找算命先生!

怎麼占卜? 女方八字貼壓到八卦或者牌位底下,若三天內無凶兆便無事,再把男女八字交給算命先生掐指一算。

鹹魚君吐槽:這就很靈性了,是兇是吉還不都是算命先生一張嘴!如果占卜出來不對勁,那先看看是不是沒意思意思。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在這給大家大概說下八字是什麼,

八字代表的是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月份、日期、時辰 ,每樣兩個字,合稱八字。

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呢?古代計時廣泛應用的是是

干支紀年法

,顧名思義便是

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組合起來去記錄時間

,演算法說來也是繁瑣,在此不多贅述。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四。納徵(又作納徵)

婚禮儀式第四步,又回了彩禮環節!不同於見面禮,

這輪才是動真格的

,也就是

正式的彩禮。

我們直奔主題,根據《儀禮》所述,納徵送的禮物主要如下:

在《儀禮·士昏禮》裡,納徵之禮如下:

納吉用雁,如納采禮。

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玄纁

玄指黑色,纁指紅色, 玄纁便是黑、紅二色的衣物。

束帛:

帛是戰國以前對絲織物的統稱,束帛特指捆為一束的五匹布,一匹等於百尺,按照春秋戰國時期一尺等於21cm,一匹布大約21m。

儷皮:

其實就是鹿皮,古時多用於酬謝、訂婚。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先秦時期崇尚紅黑二色

還有經典的,記錄了古代渣男行徑的《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看得出,古代主要還是以織物作為聘禮,不過要知道那時的生產力同如今完全沒法比,尤其是絲帛,雖然都是些“無印良品”,但已經是奢侈品的代名詞了。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當然,《儀禮》成書於東周那會,

而對於納徵之禮,不同朝代、不同階級還有著不同規定

,其中二十四史的《晉書》裡便有明確記載。

《晉書·志·卷十一》:

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禮納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馬二駟。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古者以皮馬為庭實,天子加以谷珪,諸侯加大璋,可依周禮改璧用璋,其羊雁酒米玄纁如故。諸侯婚禮,加納采、告期、親迎各帛五匹,及納徵馬四匹,皆令夫家自備。

玉珪、玉璧、玉璋分別是不同規格的玉器,對應不同身份。所以在古代,越是高位的人,所送的禮物也必須越重,禮輕情意重不存在的。禮物與身份和麵子成正比,這點古今皆然。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玉璧

五。請期

既已收下正式的聘禮,那麼婚姻的具體時間便應提上日程了,

請期便是男方通知女方結婚的日子。

請期又稱“定吉期日”,男方如想迎娶老婆,必須選一個良辰吉日。首先要向女方

要年命

。要年命便是用一隻紅木拜匣,裡面塞張紅紙,用黃布包好送到女方家。若女家同意了,便在

紅紙上寫上女方的年歲生辰

。女方的年命要來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根據雙方生辰八字屬相掐指一算,

推演出黃道吉日

這個婚期還是有講究的,除了要避開女子的月事外,還要考慮雙方家庭成員的忌諱日期。這

一步是不是和納吉很像呢?算命先生又登場了,看來這職業在古代真吃香啊!

算出良辰吉日後,男方要告知女方,上門自然免 不了各種禮數和禮物了——

這次繼續送大雁

鹹魚君吐槽:是男是女都在秀,只有大雁在捱揍。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某種意義上大雁這種生物可以榮登古代最慘動物榜了.....

六。親迎

親迎也叫迎親,其作為婚禮的最後一步,也是

最隆重最有牌面的一步

,大多數人對迎親的認知大概就是八抬大轎,以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三句話。若是喜歡看古風小說,尤其女頻的朋友,腦子裡浮現的可能就是桃花雨落、十里紅妝之類的場景。

《禮記·昏義》

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週。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這一通繁瑣步驟,和第一步納彩差不多,其實這還算簡潔的,到了宋朝大家就更會玩了。首先,迎親前男女雙方都要做好準備,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披上一身靚麗婚裝。然後男方要

八抬大轎,敲鑼打鼓去接女方

一副恨不得向十里八鄉官宣的樣子

,接著還要

“三請”、“四請

”。把女方帶回來後還 要進行拜堂,也就上面所說的三拜。到了洞房花燭夜,還有

如今臭名昭著的鬧洞房環節。一般 大家對古代婚禮的印象主要源於宋代以後的婚禮。

為什麼宋代的婚禮多了這麼多花樣呢?因為宋代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個高峰期,

商業繁榮,經濟發達,從而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既然有錢了,為何不讓嫁出去的女兒過得更好呢?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加上也有攀比因素在內,繼而宋代興起了一股有別於其他朝代的

“厚嫁之風”

有言道禮尚往來,女方如此厚嫁,男方總不能拉了臉面,所以去迎親就直接上八抬大轎,再拉起一隊長長的接親隊伍,

哪怕輸人也不能不輸陣!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雖然宋代的婚禮更加燒錢了,但是步驟卻簡化了。因為除了大戶人家,很少人能有精力,有財力去完成完整的“六部曲”,所以官方把納彩、問名、納吉合併為一步,再把納徵和請期合併為一步叫納幣(因為宋朝聘禮貴重 主要都是金銀錢幣),最後的迎親是壓軸戲不變,

所以宋朝的婚禮只有三步,納彩、納幣、迎親。

除了這些禮節,遠道而來的媳婦還要有一堆

打卡操作

!給男方長輩斟酒倒茶,在男方家裡“認大小”,也就是論資排輩,就像剛進群的兄弟給管理拜山頭一樣。

當然,

這六步會隨著朝代更迭、環境變化,而變得更繁瑣抑或是更簡化

。若是碰到兵荒馬亂的年代就更沒那麼多條條框框,可能就是

天為被,地為床,小手一牽,大被同眠

總結

古代的婚姻大多是講究門當戶對,聽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不用擔心討不到老婆的(朝廷 甚至有強行分配製度)。現代的婚姻則更加自由奔放,但是找到真愛也是不易,還可能要

梭哈上自己那“億點點”積蓄,

一場婚結下來一朝回到解放,都太難了啊。

古今對比之,哪個時代結婚更難?

孑然一身的鹹魚君不由感慨,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的是資訊交流的便捷,然而接受了太多資訊的我們,再難保持一顆無暇的赤子之心。隨著人成長,歲月會慢慢撫平我們歷練的傷痛,也它也在日益侵蝕著我們的情感,成熟了也麻木了、淡然了——驀然回首,卻再也等不到那駕很慢的車馬,只有可以坐在上面笑的寶馬;再也接不到那封很遠的書信,只有可以搖一搖的微信;再也難尋覓到“乃敢與君絕”的愛人,反倒是有不少擅長時間管理的情聖。

言歸正傳,古代的婚姻禮儀就介紹到這了,各位覺得身處哪個時代結婚比較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