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還是把了解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易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兩人同心協力,行動一致,他們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把堅硬的金屬斬斷;兩人心意相通,聊得來,說出來的話,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娓娓動聽。

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還是把了解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親密關係,有哪些呢?

有擁有血緣關係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有子女之間的關係,還有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之間的關係。

先拋開血緣關係不說,先說說夫妻關係。

在成為夫妻之情,會先經歷戀愛期。哪些戀愛關係容易遭受到家人的反對呢?

是那些兩人相差太大的人,尤其是天差地別。

農村小夥和城市姑娘;妙曼小姑娘和中年老男人;高學歷女博士和低文憑打工男。越是相差甚遠的兩人,越會遭遇到家人的反對。

反義亦然。

最終,當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獲得雙方父母的體諒,走入婚禮的殿堂。

很多人認為,那麼艱辛,兩人才如願以償結為夫妻,他們一定會更加珍惜對方,最後一定會過著幸福的生活。

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還是把了解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他們會成為真正親密的人嗎?

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回答:是的。

但是,事實真相卻未必如此。相愛的兩人一起生活後,會發生什麼呢?

其實,談戀愛與兩人朝夕相處的同居,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談戀愛,總會把最好的自己展現出來。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對方身上展示給我們看的優點。

而同居相處的時候,就算你想一直把自己的“優點”展現出來,而完全隱藏“缺點”。短期能做到,長期那也是做不到的。況且,如果這樣的話,這已經不是真正的“你”了。

戀愛期間,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方放在第一位。天冷了,擔心他加衣了沒?分開還沒幾個小時,猜測,他在做什麼呢?滿腦子的他。這個時候,他們只談愛情。

當然,也未必沒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

那得看,他們的相愛,是因為“荷爾蒙”,還是因為“瞭解”,更甚者,是“深入瞭解”。

如果說,只是因為“荷爾蒙”的關係。“荷爾蒙”,讓我們的多巴胺急速分泌,對方帶給我們極大的幸福感。

那麼,如果這種“荷爾蒙”散去。兩人之間的共同生活,將他們的真性情展露無疑——那些曾經被自己隱藏,不想讓對方看得的真我。那麼兩人之間的愛情的紐帶,還存在嗎?

除非,你從當下開始,重新經營感情,好好地瞭解對方,接納對方的一切。

如果,從一開始,就看清楚對方,瞭解對方。知道他的優點,也知道他的缺點。從心底裡接納屬於他的好與壞。那麼在日後相處的時候,會少些磕磕絆絆。

這種遠距離與近距離相處的博弈,最早給我的體驗是學生時期的室友。

平時一起學習,一起逛街,關係親密的如同閨蜜一樣。覺得挺難得的,有一個如此聊得來的朋友。

然而,這種好關係,在大家成為室友後,大打折扣。

她呢,生活比較隨意,不愛收拾自己。我呢,和她剛好相反。性格反差太大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矛盾也會隨之劇增。

距離近了,反而沒有了當初的親密。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距離產生美”。正是這個道理。

什麼是真正的最親密的人?

真正的最親密的人——是知曉你的過去,相信你的未來,並接納你現在樣子的人。

——弗雷德裡克·尼采

與真正親密的人在一起,我們獲得的是正能量,與在一起身心的愉悅。我們不會去傷害對方,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感受他的內心世界。

在自體心理學中有一個核心概念,叫“神入”。指的是,我們感受他人內心體驗的過程。

比如,對方打球時,不小心扭傷了腳。你想象著,他的腳上的傷,轉移到了你身上,你的心理感受到他腳上的痛。

他面試沒透過,心情沮喪,你感受到了他的感受,心情也很低落。

這些,就是“神入”,感受到內心的體驗。

其實,從孩童時期,已經具備這種“神入”。只是,它是潛在的。

比如,小寶練琴不專心,一首曲子彈一次,就下來找你聊聊天,說說話。這個時候,如果我擺臉色給他看。原本熱情四溢的他,立馬變得畏畏縮縮,打眼偷偷看我。他對我“察言觀色”。然後,快速地跑到琴凳上,立馬開始彈琴。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感受到了我的指責。雖然,他去做了我要求他做的事情,可是彈出的曲子,已經完全變了味。

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還是把了解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真正的最親密的人,你覺得是誰?是你的父母,還是子女,亦或是伴侶?

我則更傾向於伴侶。子女長大了,要成家立業,要展翅高飛,以後他們的重心,將是自己的家庭。父母會老去,這令人難過,但是,卻無可奈何。只有夫妻,才是一起生活一輩子的人。

當你病了,對方會照顧你的。今後老了,互相攙扶著,度過餘生。

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還是把了解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那麼如何與真正親密的人相處呢?

我的理解是,心態要平靜,要平和。不要期待伴侶能給我什麼東西,期待高了,當你得不到你心裡的期待值。平衡的心態就會變得焦慮。

另外,不管當下有多麼相愛,多麼親密,關係還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任何關係的維護,只有先真正瞭解自己,只有真正瞭解了自己,才能嘗試去了解他人,包容他人,接納他人。如果連自己是怎樣的人都不知道的話,那麼,如何去了解別人。

儘管,你是我最親密的人,我只有先了解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好地去了解你,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