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貪心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貪心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作者:白少年

首發公眾號:富人的智慧

01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說道

“貪心沒有什麼不好,我認為貪心是件好事,人人都可以貪心,從貪心開始,才會有希望!”。

我無法判斷這句話是否十分正確,但是同是信中的“

沒有不貪心的人,如果你擁有一顆橄欖,你就會想擁有一顆橄欖樹”;沒有一個社會不是建立在“貪心”之上

確實是可以從生活中認證的。

還記得小學時期,我的數學老師每天騎著腳踏車到學校上課,碰到下雨的天氣褲腳上沾著厚厚的泥漿。

那時候,他說,

等到將來一定會有大馬路通向各處,家家都有小洋房,人人都有小汽車。

而今,我身邊的朋友們也的確都實現了老師曾經給我們許下的“天方夜譚”。

在這之前的一段時期,摩托車也算是富有的交通工具了。

可是為什麼還要買汽車呢?

因為當我們的出行速度快了之後,我們就想要更快;

更快了之後,我們就期待更多的舒適,當我們更舒適之後呢?還會有更多的需求誕生。

就好像我的那個小學數學老師,從沒告訴我們“將來會有私人飛機”,而現在有了,

這是因為人的慾望總是會隨著擁有而不斷升級。

這就是所謂的“貪心”,心理學家們給它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

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人的貪心往往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不僅僅如此,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正是人類的貪心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所以,做一個貪心的人,不斷不滿,不斷的滿足,最終成為一個完美的自己。

02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其實這只是不敢去追求的理由,

在前進的道路上,其實就是一種完美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需求不斷的擴寬,我們的物質不斷的充實,我們的能力不斷的增強。

可能這是大多數人口中的“包袱”,但其實用“貪心”一詞或許更為淳樸,因為這一切的出發點本就是人類心中的“我要,我還要更多,……”。

可是,在很多嫉妒心作祟的道德限制下,“貪心”成為了社會中的貶義詞。

宗教、倫理等等都給它刻上尺度,劃出了標框,因此大家都喜歡極力地掩飾著,尋找著代替這一本質想法的名詞。

事實上,只要這個世界上的名利還在,只要幸福不像空氣那樣湧入鼻腔,人類就無法停止心中的貪心。

所以,請大膽地去貪心,因為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仁慈且無私的,當你不再追求時,你就會被別人吞噬。

正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紅皇后所說

“你必須用力地奔跑,才能保證停在原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事無成擁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與世無爭!

其實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能找到無數的理由,同樣的當你想隱瞞一個動機的時候也總是能說出無數的真誠,因此我認為做一個淳樸的人或許就已經是道德的最高範疇了。

誠實是針對於事情,而淳樸則是和貪心相同的人的本質,因為有這樣的本質在,我們會給自己最嚴格的約束。

那個貪心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03

我成績很差很差,我不愛學習,我可以不做作業、不聽老師講課,但是我不會挑頭接耳影響別人。

我很愛錢,努力賺錢拼命存錢,但是我絕不賺非法的錢,害人的錢。

我喜歡富足的圈子,但絕不仗勢凌人,欺強凌弱。

我崇尚奢侈,但我絕不浪費,並且每一份奢侈都是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

……

這就是“規矩”,每一個淳樸的人都會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的條框,然後在這個條框之內盡情的不滿與滿足,也就是古人口中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生與世間的我們,從出生便開始競爭,成年之後也必將上有老下有小,內有家庭要顧,外有工作要做,本是非常不易。

可是,上帝只給予了我們生長於心中的責任,並沒有賦予我們改變人類本質的使命。

那個貪心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就活得輕鬆點,做出淳樸貪心的自己。

保持飢餓,才能嚐盡人間美味,持續索取,才能獲得世間快樂。

沒有幾個國家不曾經歷過掠奪,沒有那份幸福不是因為爭取。

我們請做一個貪心的自己,不斷不滿,不斷滿足,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斷擁有更好的一切。

我崇尚的價值觀不僅僅只是隨心所欲不逾矩,還有君子和而不同,因此以上僅僅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請多多包容!

-END-

作者:白少年。富人的智慧專欄作者,首發公眾號富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