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迷茫,不可避免

最近想了一些事,作為一個30歲的中年男人,我們為什麼越來越迷茫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或者曾經有過這個念頭。這個時候的狀態大概是,有了孩子,背了房貸,每天的時間被工作擠佔,忙而沒有頭緒,累而沒有念想。

所謂的迷茫就是你在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為什麼財富越來越多,我卻更累了,更不開心了,我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但很少有人能給自己答案,渾渾噩噩地捱過去了,就不再想這個問題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你的迷茫,無外乎對既成事實的質疑以及未來的茫然無措。你在想,我做的這些事情有意義嗎?

30歲的迷茫,不可避免

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就像長在肉裡的智齒,在你小的時候他只是基因,你長大成熟了,變得有智慧,他就越折磨你。

老子說: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沒有人比剛出生的嬰兒活得更透徹,他們只有人類最原始的慾望,餓了張嘴,不爽了就哭鬧,想拉屎一秒都不會等。和我們相比,他們窮得一絲不掛,和他們相比,我們複雜得無以復加。

每個人都帶著最純潔的靈魂來到這個世界,卻不得不經歲月之手撫養的圓滑世故。滋潤中國幾千年的儒學文化,給我們每個人打上了深深的思想鋼印。

“仁義禮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於為人處世,事父母,事親友,事家國,都編制了嚴密的程式程式碼。

巨樹之下,寸草不生,正是我們的農業文明和傳統文化太過枝繁葉茂,

多數人無力思辨,選擇了保持隊形,在我們成年以前,所謂的人才培養就是一套全自動機床,我們只需躺在上面學好語數外,不離經叛道,就能出廠一批合格的好產品。

我們無需有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考慮規劃自己的人生。

30歲的迷茫,不可避免

可惜,儒家文化只教我們做什麼?該怎麼做?卻沒告訴我們這麼做的意義。

當你對一些事情的意義產生疑問時,聽到最多的回答是“長大了你就知道了”,可是長大後,我更迷茫了,但我學會了怎麼應付孩子,我會告訴他,“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我們一生都在搭橋,卻從不知過河的意義。

30歲的迷茫,不可避免

那有人說,我迷途知返,不就可以不迷茫了嗎?

可悲的是,大多數的人生沒有倒車檔。

人的一生就是慾望不斷被滿足和放大的過程,慾望的邊界只有兩種,信念和信仰。信念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滿足感,信仰是求而不得的奢侈享受。

有些人去山區支教,他們的信念只是幫助一些孩子識字,這很容易滿足。有些人的信仰是涅槃寂靜,樂在過程。

可惜,大多數人既無信仰也無信念,掉入慾望的爛泥堆裡越陷越深。

有個生物學概念後視盲區,作為高階動物,我們人類只能擁有前方180°的視角,腦袋以後什麼都看不見了,反而很多低等動物,比如馬、魚能看到360°,

人類失去了後向視野,也就失去了後向思維。

30歲的迷茫,不可避免

更可悲的是,東方儒家文化把慾望的無窮大具象化了,它為我們描繪了浩瀚恢弘的人生場景,編織了“家國天下”的關係網,但世人只把“入世”方法論奉為圭臬,卻把出世之道束之高閣。

近代工業文明以來,人類獲得了爆炸式的生產改造能力,對所有物種發出咄咄逼人的訊號,社會開始標榜激進的成功主義,所有人被裹挾著一路向前,只知前進,不知後退。

在這樣的亢奮激情裡,人人以為自己是扛著金箍棒的蓋世英雄,其實只是踩著滾輪兒的小白鼠。即便某天你突然頓悟想要停下來,可惜滾輪已經高速運轉,你必然傷痕累累,而父母親友,社會評價也會處處羈絆你。

人人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卻少有人退了哪怕是一釐米。

行至此處,我們已經無比尷尬,後向是絕路,前向是畏途,我想,這就是我們迷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