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缺乏安全感是孩子人格障礙的原因

一切的憤怒,都是對無能的恐懼。當人們發現自己軟弱無力時,就不由自主地發無名之火,變得怒不可遏,以此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相反地,當人們對自己有相當信心時,就會變得溫柔。因為他自信能夠輕鬆自如地處理好眼前的一切事物。

所以說強者總是溫柔的,而弱者卻往往表現出表面的強勢。當你總是不由自主地發火時,你應該深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有些失控的恐懼在裡面?

01 適度控制是人們獲得安全感的來源

人總是不能脫離實際而存在的,這個實際就是周邊的環境。如果他不能適應環境,也就會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這就好比開車一樣,你不能熟練地駕駛一輛車,你在駕駛過程中就會緊張出汗,擔心害怕。如果你長期不能熟練駕車的話,你就得放棄駕駛了。但當你能夠輕鬆駕駛時,駕駛又會變成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所以說,控制感是人們安全感的來源。

02 對孩子的過分控制是因為家長沒有安全感

諮詢中我們發現,有的家長對孩子控制得比較厲害。我們馬上就會知道她在這個家族中沒有地位,和周圍人的關係比較緊張。傳統中國家庭有“母以子貴”的傳統,一個母親生了男孩子,她在這個家庭中的地位就會自然上升。但是如果這個母親仍然沒有處理好與婆婆家的關係,她還不能為這個大家庭所接納。這個時候,她就會加強對孩子的控制,以孩子作為自己生存的盾牌。辦法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獻給孩子,牢牢地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於不允許別人對孩子多說一句話。表面上是別人不會“教育孩子”,實質上害怕失去對孩子的控制。

03 用情緒控制孩子是她們的常規做法

有的母親,總是希望透過改變孩子,來改變她的情緒。當她焦慮時,那是因為“孩子讓她擔憂”;當她憤怒時,是“孩子惹她生氣”;當她覺得沮喪時,那是因為“孩子讓她失望”了。所以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改變了,我的心情才會好。

這是母親們慣用的一個技倆,是潛意識中形成的,她們並不自覺。根源在於她們沒有自己的價值,把孩子和自己牢牢地繫結,好像一個人似的。在她們的潛意識裡,孩子就是自己的未來的全部,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沒有好的前途,自己的一切就全完了。

04 家長的成長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基礎

心理學上有“靈活而穩固的自我”的概念,“靈活的自我”是指一個人的自我,總是發展變化的,是適應的環境而改變的;“穩固的自我”是指有穩定的個人價值觀,不因為外界的否認而改變。“靈活而穩固的自我”很像中國的古錢幣,是“外圓內方”的,既有穩定的價值而又有靈活的適應性。

所有親子關係問題,其根源都在此。家長們沒有自己穩定的價值觀,又沒有靈活的自我。她們把孩子看成是她自己價值的唯一來源,所以總是用情緒化的手段把孩子牢牢地控制起來;她們也沒有靈活的自我概念,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自己僵化了、停滯了,還牢牢地控制著孩子,結果就是孩子人格發育的停滯。

家長必須同孩子一起成長。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先要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