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讓我明白了要融入家庭

小時候成長的家庭環境,和父母對我們的散養模式,培養了我獨立自主的品性,當然,不好的一面就是有點自負。我知道,那是自卑在用另一種方式來保護我罷了。

從高中我就一直在外,到工作時已經隻身一人漂泊了十多年。直到結婚,我才算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避風港灣,公婆疼愛,老公關心,女兒也很乖巧。

婚姻讓我明白了要融入家庭

因為長期在外,我比較缺乏家和家人的思想意識,說人話就是“不合群”,無法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單身時,無論上學還是工作,我都是住集體宿舍,大家吃飯、睡覺、學習、工作,都是各管各的,連打掃衛生也很制式化地排值日。

母親在世時,就經常說我“上學上傻了,連人情世故都不懂了。”她說我隨我爹,都過“獨”了,孤獨的獨、獨立的獨。

所以,剛結婚時,我與公婆一家人不知如何相處、怎樣打交道。經常會出現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吃飯時我會快快吃完,抓緊午休,不影響下午上班。

可一家人共同生活,要學會照顧其他人,尤其要照顧其他人的感受。很多時候,吃飯的場面一度尷尬,我自顧走人,只留下飯桌上的他們默默感嘆。

思想簡單而又缺乏人生閱歷的我,誤以為“婆婆就是媽”,不懂得邊界感。對自己看不慣的地方,總會一股腦地說出來,不管對方能否接受得了。

老公多次善意地提醒我,“老太太心臟不好,經常被你懟得說不出話來。你以後說話委婉一些,嫌她嘮叨,就別理會她。”

就像公婆在給女兒做憶苦思甜的教育時,我有不同觀點,就會直接表達:“你們那個年代物質匱乏,給我們講講還管用,現在的孩子們要嘛有嘛,不能再用這些教育他們了,要與時俱進。”

理兒是這個理兒,可脫口而出,其實對長輩是一種傷害,駁了他們的面子,更駁了他們對孫女的愛。

婚姻讓我明白了要融入家庭

家人的評價,我就是一個愛講理的人。遇事總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讓身邊人感覺,我據理力爭,非要論個表裡來。一家人吃飯、拉呱、聊天,要得就是那種祥和溫馨的氛圍嘛。

可我不懂,也沒有真心去學習,導致結婚多年,我內心仍然感覺自己在這個家裡是沒有歸屬感的。

我尋尋覓覓,想解決問題,卻一直向外去找。和老公磨合了十多年,和這個家“抗爭”了十多年年,最後終於找到了答案,其實我才是問題的根源。

婚姻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真正體驗到了家是講愛不是講理的地方。遇事,我習慣性地放在“事”上,卻忽略了“情”的重要性。

和人打交道,尤其和家人、至親的人,更需要投入真情,才能收穫幸福。還好,我幡悟得早,公婆尚健在,我還有盡孝的機會,我和老公正當年,我們還可以狠狠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