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喜歡上自己,除非做到了這一點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共有2000字,預計8分鐘讀完

人是作為一種無力的存在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且,人希望擺脫這種無力狀態,繼而就有了普遍欲求,例如攀比,競爭,恐懼等欲求。

怎麼滿足這些欲求呢?常用的手段就是和他人比較,如果比不過乾脆成為他那樣的人。

沒有人能喜歡上自己,除非做到了這一點

網友A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有一個弟弟,弟弟非常聽長輩們的話,學習成績在班上永遠名列前茅,是一位非常好學且聰明優秀的弟弟,而A呢自幼就常常被長輩們拿來跟弟弟比較,

例如有一次和弟弟比四則運算速度,獎勵雞腿吃,他清晰的記得自己當時很牴觸被他人要求競爭,但又沒辦法,一方面注意力總是集中不起來,另一方面在意大人的眼光,最後幾分鐘他乾脆不算了,弟弟贏得了比賽。

他還記得第一次學習騎腳踏車,長輩們鼓勵著弟弟,弟弟勇氣很大,自己學會了騎車,而他就在那一刻害怕了,生怕自己摔著,很無助的矗立在那裡等待著那一刻趕緊過去。

網友B分享自己的故事,從小到大每一個假期的考試,家人都會拿他和姐姐比較,從來沒有比他姐姐考的好,漸漸的他越來越發現學習原來是討別人歡心的東西,越來越不喜歡那樣的感覺,漸漸的產生了許多的自卑感,而後成了自卑情結,因為比不過姐姐,所以永遠也學不好了。

而長輩們根本不管這一點,他們總是不認可他,因為學習不好,無論他做什麼都被當作差學生來對待,一遇到事情就被否定,總是被壓制、被忽視,簡直就是生活在自卑感中,還必須意識到與姐姐之間的競爭。

網友C在一家500強的企業上班,做了銷售的工作,那裡的企業文化就是競爭,每時每刻的比較業績,他常常在想,我要是同事A,同事B,同事C那該多好,他們的運氣怎麼這麼好,剛好在行業發展時進入的,他們怎麼這麼能說會道啊,要是能有他們一半優秀就好了等等希望活成別人的想法,始終沒有考慮過,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再後來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業績一直衝到前三,可是當第一第二陸續辭職以後,他說他沒了任何可以比較的人了,那一刻如同釜底抽薪一般,思考著該和誰去比較呢?工作完全沒有了目標,把自己和同事當作工具人,來到這裡只有比較的價值。

回顧一下他們的分享,網友A與弟弟競爭運算比賽的故事,網友B與姐姐競爭學習成績的故事,網友C與同事競爭業績名次的故事。

沒有人能喜歡上自己,除非做到了這一點

他們始終從“競爭”角度去考慮,為什麼想要成為別人那樣的人,其“目的”是什麼呢?人們認為如果能夠像別人那樣就會幸福。也就是說,現在無法體會到幸福,因為不會愛自己,而且,為了能夠愛自己,希望“變成別人”,捨棄現在的自我變成別人一樣的人。

如果一直從競爭的角度考慮和周圍人的關係,常有的心態是“無法真心祝福過得幸福的他人”,因為站在競爭的角度來考慮人際關係,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敗”,所以無法給予祝福。

但是,一旦從競爭的怪圈中解放出來,就再沒有必要戰勝任何人了,也就能夠擺脫“或許會輸”的恐懼心理了,變得能夠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並能夠為他人的幸福作出積極的貢獻。當某人陷入困難的時候你隨時願意伸出援手,那他對你來說就是可以稱為夥伴的存在。

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那麼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當成危險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會成為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人際關係的煩惱也會大大減少。

那麼怎麼建立起這種身份認同的呢?

沒有人能喜歡上自己,除非做到了這一點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一起學習過,阿德勒心理學的主張——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利用好被給予的東西。我們既不能丟棄原本的“我”,也不能更換“我”,可以利用好被給予的東西改變對“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什麼意思?是指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努力肯定自己,更加前進發展嗎?

不,這裡指的不是積極肯定自己,而是自我接納,這有本質區別,積極肯定表示明明做不到還暗示自己,“我能行,我是最強的,做到做不到先說了再看”,對自己撒謊企圖表現出優越感,來樹立形象給他人展示,通常人們稱之為,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但是是否真的解決問題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清楚。

而自我接納表示,假如做不到就誠實的接受,做不到的自己,不對自己撒謊。

比如說考試滿分是100分,考了60分,一種解釋是積極肯定的,“運氣不好罷了,正真的自己能考100分的”。與此相對,另一種解釋“我誠實的接受自己目前考了60分,在此基礎上我採用什麼辦法接近100分”,這叫自我接納。

回到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可以努力嘗試發現自己的某些才能,並獲得信心;其次,爭取找到一個好的、能欣賞,並能被視為榜樣的老師;再然後,結識一群價值觀相似、能夠包容做自我探索的同伴。

這些都是建立身份認同的有利因素,獲得了穩定的身份認同以後,我們也就不會那麼過度地關注自我,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也就逐漸克服了只有競爭關係的自我,我們並不是社會的工具人,開始參與真實的幸福社會。

因此自我接納能夠幫助我們從假想的被評價的關係中解脫出來,獲得一種自我認可的能力。這種自我認可的能力,我們和別人的關係,也就變得更平等了。

參考學習資料:《被討厭的勇氣》,《自我發展心理學》

關注我的分享,這裡是肖先生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