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受害者有罪」的思想,會模糊施暴者的主要刑事責任,從而導致對侵害的暴力行為存在視而不見,不僅會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甚至還有可能像我們前面講的諸多案例那樣,會導致受害者變成施暴者,形成惡逆變型犯罪。

李倩月失聯之初,很多人說“女孩出門千萬記得保護好自己“。

“It's my choice. ”——可憐的這位小月姑娘一語成讖。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It‘s my choice

隨著被男人殺害的真相揭開時令人沉默,評論區一大波

受害者有錯論

的聲音。雖然沒有為男方各種開罪,但都在怪女孩不謹慎!是壞人他寫在臉上嗎?犯罪者無罪,受害者有罪?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萬事皆有由,別人不受害多因自愛,而她受害皆自取。

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傳統保守些雖不能避免遇到壞人,但至少能降低機率,不瞭解清楚就住一起,就是做事不負責不考慮後果。

看了上面的評論,我覺得這代表了某種非常奇怪的觀點,女生只要是被男朋友殺害的,會被老公殺害的,基本上都是說,這個女生如何如何自己不檢點。這種輿論導向,非常的有情緒化。而且帶有煽動性。

為什麼女孩子或者女性遇害,

總是有人是從行為上評價受害人,彷彿女孩不夠優秀就該遇害

,這是有預謀的殺人,殺人償命,要讓殺人者惡有惡報。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被害者有錯論?還蒼蠅不叮無縫蛋,這和一個巴掌拍不響意思一樣,這件事全都是殺人犯的錯好嗎,現在怪到女孩身上,人家又不是一認識就住一起的,是談了戀愛,有一定的瞭解才開始同居的,每個被殺的人你們總有理由怪罪到她們身上。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如果把責任攬給被害者,就可以得出“是被害者自身原因導致了這種事”

你們這些評論家請抱好鍵盤,別敲自己身上了

若愛,請好好愛,若不愛,請放手離開,誰給了你權利去剝奪別人的可能和生命?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就像昨天在抖音看到的,男的在和現任在一起一段時間了覺得自己放不下前任最後甩了現任,結果評論區一堆男的覺得是女方的錯,知道對方放不下還和他談朋友。

有時候分析,這些女孩跟男朋友在一起,又突然要分手,這些男生投入太多感情和資金,因此造成他們心裡的極度不平衡,這個原因可能佔比很大。大家一定要遠離控制慾強,情緒不穩定(心情好的時候和差的時候反差很大)的人。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整個案件瞭解了下,女孩子大學未畢業就和男朋友租房同居,父母不管不問,為今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養女孩真的要多花心思,現在的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好好的一個孩子養廢了。

從女孩朋友的描述,女孩對於感情問題態度隨意性很大。如若不然,也不會孤身去那麼遠地方會友。女孩父母也有責任,還是在校生,為何允許跟男孩同居?悲劇已經發生,對女孩的遭遇表示心痛。同時,也希望有女兒的家庭,父母在重視孩子文化課同時,人格的完善,情緒穩定的培養也要重視。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沒事一樣。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父母說她懂事,隨意同居隨意出行,跟媽媽說忙得很就算懂事了,真不知道父母是怎麼教育的。人都已經去了,逝者為大,近兩起女生案例真的都充分告誡為人父母,請豐富孩子的思想和文化素養,不要只豐富了孩子的物質基礎。尤其現在男多女少,男女比例不協調一定也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基礎教育不分性別,無論男孩女孩,請當下的父母好好教育子女

不能每次悲劇發生,換來的只是唏噓一片,過後風吹雲散

視角不同,一種是針對事件的評論,另一種針對女孩的評論。我有時候也會針對女方,那是因為我對社會規則的絕望。沒有完善的規則能夠庇護所有人,所以總會有人受害。

後來想通了,與其將希望寄託於規則上,

不如透過對女孩的評論,來喚起其她女孩的注意

,從而是她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認知,而不是把希望寄託於規則。

什麼時候才能不再呼籲讓受害者自救,而是人人都有不要傷害他人的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