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而已

對於民間流傳很廣的唐朝時期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很多人不假思索的就信以為真,但追溯起它的起源和相關證據時,著實值得從新推敲一番,真正的答案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胖了才好看。

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而已

首先,關於唐朝時期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並沒有直接的史料記載,而多是以具體人物進行揣測的結果,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楊玉環了。我們知道關於楊貴妃以豐腴為“美”的記載是出自成語 “環肥燕瘦”中,而這個成語則出自詩人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裡的“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意思就是說書法作品無論短長肥瘦各有姿態,楊玉環豐腴,趙飛燕纖瘦,誰敢說她們不漂亮而憎惡她們嗎?說到這裡,我們大致有了瞭解,楊貴妃的豐滿是與趙飛燕相比較的,但趙飛燕究竟有多瘦?《飛燕外傳》曾有記載:“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雖然記載有誇張成分,但肯定是很瘦的。而蘇軾拿二人相比,重要的一點不在胖瘦,而是以她們共同的幾個優點為出發點,那就是容貌和善於舞蹈。言外之意就是說,她們都很漂亮,並且能歌善舞非常有才華,不過一個胖一個瘦而已。如果以環肥燕瘦作為唐朝以胖為美的依據,那就太牽強了。

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而已

而《舊唐書》中記載楊貴妃說:“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並沒有說提到楊貴妃體胖為美。“豐豔”一詞的豐字可以說是面板好,豐滿,但和我們今天理解的胖是沒有關係的。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也說楊貴妃“凝脂”,意思也是說她面板很白而已。

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而已

此外,從考古發掘出土的唐朝女性陶俑與歷代畫作中直觀地看出她們體態肥胖而作為美的依據,也是說不通的。首先,胖是真胖,但唐朝之人是否以此為美,那就不一定了。歷史發展到唐朝時期,普通人的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從歷史記載的唐朝國富民強來看,生活條件的突然提高必然會導致身體的發福,在當時,胖子代表著生活條件的優越,通俗講就是富有的特徵。人們對富人難免會刮目相看,甚至會崇拜,這都是人類的共性。就比方在我國剛解放的時候,人們一見面就會說:“呀,吃胖了,真好!”之類的問候語,在當時這是誇獎對方,因為那時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吃胖了說明日子過得好。從根本上講,這是物質層面的溫飽問題,和美不美無關。人必須有了吃,有了穿,才有雅興欣賞美人。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些人俑、畫作只是寫實而已,和人們的審美關係不大。

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而已

從歷史上看,自古皇帝選美的標準都沒有“胖”字,漢代的《後漢書·皇后紀序》記載:“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晉朝時《晉書、后妃傳》:“唯取潔白長大”。而唐玄宗為太子選妃在《次柳氏舊聞》中記載:“細長潔白者”。共同點都以容貌姣好、面板白皙和身材苗條為主。所以,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其實只是個傳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