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說的是有一種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著自由的光芒。的確,被生活束縛太久的人,最渴望一次遠行,一次與詩作伴,讓靈魂在路上。所以有人寫下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很多年前,有一位母親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說過這麼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如今這個喧囂的時代,這句話戳中了不知多少人的中樞神經,雖然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心甘情願一口喝下了這碗滋補雞湯。

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對於很多人,都有一種心底的共鳴,那就是——詩,流浪到遠方,便有了家。遠方,遇到詩,便讓世界變得安靜。當別人開始追尋著自己的遠方與詩時,我卻在這個被我叫做“邊城”的地方喝著“冰峰”,一邊享受著眼前的苟且,一邊在工作之餘寫著不叫詩的東西,在每一個清晨,每一個黃昏還有每一個夜深人靜。

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小時候,遠方,就是站在麥田裡,遠處那百里之外的南山,夜裡,便是那遠山上閃爍的燈火與人家。大學時,遠方,便是那前往山城的火車轟鳴聲;工作後,遠方,卻隔著萬水千山,隔著綿綿鄉愁。每當炊煙裊裊,心便離家最近。

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我的農村老家,在很久遠的年代,或許是爺爺輩及那之前,有著“老婆娃娃熱炕頭,三十畝地一頭牛”的傳統,這是那代人眼前的苟且,或許更是他們內心對於農耕時代最美的低吟和最樸素的知足感。而到了父輩們,在屬於自己的年代,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和上一代人不同的路,即便是在同一片天底下,同一片土地上,他們卻用自己的勤勞改變著眼前的苟且,即便沒有寫在紙上的詩歌以及那遠去的車票,卻利用科學,精耕細作,踏實地做個現代農民,種好地,不讓一寸土地閒置或荒棄,這種把地當紙,把犁當筆,伴著鶯飛草長,陪著日月星辰,頂著風吹雨打,繪就著春暖花開,碩果累累,這首詩沒有遠方,但在我心裡,卻依然很闊很靚麗。

遠處是風景,近處是生活

看著這“邊城”上空的月色,有了家與遠方來回的車票,但我卻喜歡待在這遠方,用自己的眼睛去審視著老爺們的、父輩們的、別人的遠方與詩,還有那漫無邊際,遠近皆有的苟且,緩緩地喝下一口兒時常喝的冰峰,似乎嗅到了家與遠方的味道,聽到了被人們長掛在嘴邊的“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