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風沙,提劍的中年人破不開《道德經》沒關係,可以這樣學老子

你可有人生一百個願望?比如走四方,如果還喜歡提劍闖天涯,不要忘記讀《道德經》。讀《道德經》就是修煉生命的三昧真火,功夫到了,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卻能破開冰封萬丈。

穿過風沙,提劍的中年人破不開《道德經》沒關係,可以這樣學老子

真火一、博覽群書不忘遠方

要想讓少年人完全掌握《道德經》,終究是不可能的,因為少年人喜歡一帆風順,卻不相信這只是一句祝福話。少年人大多在象牙塔中苦讀,想著贏得全世界。年少若不增長見識,只有崢嶸想法往往是一時的痛快,當妄為的惡果出現才想跳下大橋或者逃往遠方。

要有幾百本書打底,再讀《道德經》方有大收穫。博覽群書可以治療愚頑,可以踩著斑駁的文字找到老子的蒲團。當然有人也會喊《道德經》太玄,好在《道德經》已經傳播向四方,足以證明其智慧,這讓愛做東西方比較的青年人有了文化自信,明白《道德經》確實強大,能顛覆世俗的淺薄眼光。

人到了中年,如同穿過風沙的旅人,經歷了煎熬生命的乾渴,見證了失去方向的迷茫,心如死灰後又站起,這時再看《道德經》有所不同了。原來青少年的一味逞強,多少有點外強中乾,過去看到的繁花似錦或許不如一汪月牙泉讓人懷念。經過沙漠也未必能醒悟,人們總不願意讀太過深奧的文字,哪怕其中有數不盡的智慧甘泉可以飲用。

如果有機會閱盡天下奇書走向遠方,就會明白,好的文字是簡潔的直達生命,一個字就能讓人頓悟成道,通達遼闊的遠方。

穿過風沙,提劍的中年人破不開《道德經》沒關係,可以這樣學老子

真火二、隨遇而安不忘問道

老子生於何處,老子將去何方?我是想過這樣的問題。據說有韓國人考證說孔子是他們國家的,這多少讓我心驚,文化競爭達到如此程度,不由擔心老子的戶籍所在地有證明嗎。

我們在歷史記載上看,老子好象生來就是給中國人送禮物的,不提他是否戴著什麼漂亮帽子,單說他的花白大鬍子還有他的青牛都特別有人緣,中國人一看就明白,噢,講道的老人家,您好啊。

老子微笑著在《道德經》寫道: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因為老子一照面就定妝了,教我們拋棄浮華虛偽保留敦厚朴實。當老子退休了經過函谷關急著出國,人們私下裡就會猜想,老子真的是老外?退休急回家鄉,難道是春秋版的馬可波羅?可你往西方看,完全看不到老子走過的痕跡,若不然西方豈不是人人純樸向道沒有中世紀的黑暗了。那麼老子來自印度?埃及?古文明?來自地心人?反正沒人說他象匈奴人,不然漢武帝也不用出手趕人了。

我沒有東鄰國人的急躁,心下覺得老子就是來自外太空又有什麼關係,學《道德經》時間最長的地球人還不是中國人,漢朝之前就講黃老之學,將老子與黃帝相提並論,漢朝初期全憑老子的無為之道得以休養生息。不折騰民力,讓漢朝人民過上了和平安康生活。最終漢武帝得以揮鞭西域。打了無數年,耗盡天下資財民力,臨終漢武帝發現讓大漢揚威四方不只是武力,還有“上善若水”的道。

一直到唐朝,天朝上國都是首先以和平的姿態感染四鄰諸國的,那時街面上的老外都是一口流利的大唐官話,來學習中國文化的譴唐使都不想回家了。等到二十多個朝代過完,老子的“上善之水”已經灌溉了華夏大地,向著地球各處奔流。流水不爭先,滔滔不絕而至遠,“道”已經成為最有內涵的文字。

穿過風沙,提劍的中年人破不開《道德經》沒關係,可以這樣學老子

真火三、世事洞明不忘解惑

很多人讀《道德經》都跑偏了,覺得老子的智慧更像是明哲保身的秘籍,似乎看不到老子的厲害。

《道德經》無為是什麼?不是得過且過無所作為,而是減掉可有可無的盲動操勞,減掉衝動妄想雜念,是沉得住氣的不爭智慧。所以才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告訴成年人,別瞎幹,低調包容才會團結大多數人。強勢對人、嚴苛對人恐怕樹敵太多,最後走不了多遠就倒了。

老子很厲害,他生前沒像墨子那樣搞墨家行會網羅能人,也不似孔子那樣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要追尋老子成為他的粉絲實在考驗智商和信心,只有透過《道德經》來參悟老子的心意。

當年老子的心意只有尹喜明白,尹喜雖然是邊境將領管著一大批人,他卻有很多生命困惑。就像在沙漠中看守著客棧,見過了很多風塵過客。碰到老子,尹喜福至心靈,找老子解惑。我們可以代入老子角色準備出關遠行,原來就有很多人生心得體會,都是退休的人了想必也懶得說。這時碰到尹喜這樣好學達人,為他解惑太爽了。

我時常想中國的老年人大約都受過老子的傳承,只不過是有些焦慮,不管年輕人問沒問道,老年人總想教導一番,沒有疑惑也給你講出個疑惑出來 ,逼著孩子們遠離家鄉,四處闖蕩,似乎他們孩子們有時也只想躲避嘮叨……

穿過風沙,提劍的中年人破不開《道德經》沒關係,可以這樣學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這時就看出老子的厲害,知道人性使然,至親的人尚且不願意聽嘮叨,所以對任何人任何事也彆強求了。一心做一個無為無不為的快樂牛人,你不來求道,我是不會說的……

老子用騎牛背影告訴我們,寫就完了,一部《道德經》全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