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結婚?好的婚姻如何拓展我們的人生

小靜是一位單身女性,今年31歲。談到婚姻,小靜說:“兩個人在一起有很多的麻煩,更別提結婚以後還有兩個家庭的事了。我現在一個人挺好的,為什麼要結婚呢?”是啊,既然結婚對我們有這麼多限制,那為什麼還要走進親密關係呢?我的回答是:親密關係除了給我們帶來了限制,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自我,我們從婚姻中的獲得遠遠比限制多。

第一、在適應親密關係的過程中,自我得到成長。

親密關係可以是一段加法。對方掙的錢我們也可以花,對方的經驗和見識也會變成我們的經驗和見識。但這不是親密關係拓展自我的全部。親密關係對自我更深刻的拓展是,當我們有了一段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的新關係時,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來適應這段新關係。而在適應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會增加新的經驗,長出新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來走進自己的新家的,雖然我們的身體脫離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的觀念、經驗、行為方式無不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和另一個有著不同童年經歷和生活背景的人走到一起,親密接觸,有時候我們會感到被滋養,在原生家庭中未被滿足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有時候我們會失落,對方為什麼不懂我?這些滿足的和不被滿足的需要開啟了我們自我成長的第二個旅程,在和另一半的互動中,也許是爭吵、也許是慰藉,我們的自我得到了成長。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李先生伴隨著表揚長大,他幹了家務得到了妻子的表揚才會高興,可是妻子認為做家務本身就能使自己快樂。所以李先生的妻子從來不表揚做家務的先生,李先生的心裡很憋屈,經過對做家務需不需要表揚的交流,李先生夫妻都懂了對方,對彼此的包容度增強了。

第二、親密關係讓我們獲得歸屬感。

人需要歸屬於一個比自己更大的系統,否則就會陷入孤獨和空虛之中。我們越愛對方、越享受這段親密關係,我們獲得的歸屬感就越強烈。

如果您問我單身和已婚有什麼區別時,我會說:“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自己家樓下時,看到家裡亮著的那盞燈,想到有人在家裡等我,我的心就被溫暖到了。”這種“有人等”的感覺,就是一種歸屬感。同時,由親密關係開始,到組建家庭,到生兒育女,我們獲得了更大的歸屬感。

第三、親密關係讓我們從容對抗衰老。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是怕老的。兩個人的時候,我們就不那麼怕了。從兩個人變成一個更大的家庭,我們對衰老的恐懼會減弱。

朋友的姥姥90多歲了,姥爺去世後80多歲的姥姥自己人個人生活,姥爺在世的時候姥姥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家裡裡裡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姥爺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姥姥變得神情沒落,少言寡語,一天她說:“我死了都沒人知道”,姥姥的這句悲涼的話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後來姥姥的家人和姥姥住到了一起,姥姥慢慢地變了,話多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變老的過程中有人陪伴,有人愛著我們,我們才會從容的接受時間的考驗。就算有一天我們不在了,只要家還在,只要家裡的人還記著我們,那我們就一直都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