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真的沒有男朋友,為什麼你們都以為我有男朋友……"

這位朋友算是好友列表裡的陌生人吧,許多年前一次機緣巧合加上的,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來往。我仔細回憶了一下,大約在她20歲的時候,她是某地區的產品總代理,同齡人還在兢兢業業上學時,她便常常衣著光鮮:出現在一些較為高檔的場所、接觸一些在學識,或者資產上較為富有的人,更是在20出頭的年紀便在不同的城市有了好幾套房……

與她的光鮮亮麗而對應的是,我偶然遇見她的幾次,發現她都是一個人低著頭走在街上,或者坐在咖啡館裡忙碌的刷著ipad陪客戶。唯一見到她的休閒模樣,便是手捧著咖啡盯著ipad看電影。

前不久,一位新來的女同事跟我說,一路走來讓我最困擾的事有兩件:一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家裡人催婚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催婚的暗示也越來越頻繁。二是"其實,有好多男人向我表白"。我問她,那你怎麼沒有接受其中一個?她說:追我的男人大都二三十歲,可這哪是男人戀愛的年紀?二三十歲的男人不應該一心紮在提升自己的才華、業績和工資上嗎?我想了想,倒也挺有道理。於是問她:你一定很優秀的吧?她笑了笑說:"我不優秀,優秀的人其實是沒有人表白的。別人即使心有歡喜,也一定是默默藏著掖著,根本不會表白"。

我突然想起了前不久在網路上瘋狂傳播的 “張一山”的一個影片。說到張一山想必許多人都看過他演的《家有兒女》,算是一個童星出道的高人氣演員。影片中的他帶著急迫而又困惑的語氣說到:大學裡,我身邊的人都有許多人追,但我就是沒有……

看似不該單身、看似並不單身,卻一直單身:優秀的人,為什麼大都沒有人表白?

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A面(自我選擇):兩種性格,一種結果

a、許多“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性格“慢熱”。他們總是喜歡“想太多”、做事情也總猶猶豫豫(難開啟心扉,不好交往)。在這個到處都充斥著“快餐文化”的時代,很少有人能耐心的堅持追一個人:兩個陌生的人,大多都是匆匆相識(在某些偶然的場合突然認識,如共同朋友組織的聚會)、匆匆瞭解(向身邊的人或當事人問一些情況)、匆匆表白(自認為了解之後便表白)、匆匆換“喜歡的人”(慢熱的人還沒將對方放入心底,甚至都沒把對方當作朋友,本著為自己和對方負責的態度,自然也不會接受對方的表白,於是失意的、等不及的對方匆匆又換了“喜歡”的物件)。

慢熱的人還有一個特點"遇冷則冷、遇熱卻不一定熱",這在人際關係交往上可是個大忌。

首先,這個世界100%的人都是孤獨的,但只有極少數的人能透過不同程度的自我調節,讓自己對陌生人呈現出“溫暖”的狀態。換句話說:能在第一次見面便對你報以熱情的人很少,多數人大多時候都喜歡用“一言不發”來面對第一次見面的物件(也就是說,第一次見面的人一般都是“冷”的態度)。其次,沒有人喜歡用“自己的熱臉貼別人的冷屁股”。可慢熱的人總是一下子難以開啟“熱情”的狀態,這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剛認識的人對你“溫和”,三兩次之後依然沒有得到相應的“溫暖”的迴應,自然也就對你不再“溫和”。

b、一些保持了長時間“優秀”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經常會遇到許多相同的“阿諛奉承”、“追求表白”之類的情況。久而久之,他們對這樣的人與態度便產生了一定的“抵禦”和“隔絕”的能力。這就形成了一種局面:常被別人認為“高冷”或者“冷漠”。

基於a(慢熱)和b(冷漠)兩種性格,許多"優秀的人"苦於不懂得經營人際關係(a),於是便直接選擇了:封閉自己的朋友圈、縮小自己的社交範圍。極端一些的人,更是把自己整日整夜關在房子裡專心創作(工作),“與世隔絕”。還有另一部分“優秀的人”,他們大多都具有較強的整合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一部分對人際交往的模式和經營之道,瞭解得太過透徹的"優秀的人"(b),他們不願意"虛偽的、假面的"的生活,於是也選擇了"隱居"。但不論是(a)還是(b)的選擇,都掩蓋不了這類"優秀的人"(環境封閉、不好交往、沒有朋友)的結果。

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A面(自我選擇):兩種態度,一種選擇

a、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從此以後,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心裡都裝著別人”。生活就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豐富,在某個時間點(年齡)以後,我們的心裡或多或少都一定會裝有一個或可能、或不可能的人。正是這個人的存在,使得我們對愛情充滿了希望。也正是這個人的存在,我們對愛情充滿了失望。但不論這個人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給我們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開心也好、傷心也罷,我們都不會輕易的再愛上另一個人。這便是普通人對“愛情”的態度。而“優秀的人”,他們的“程度”會更深。正如前一小節所說,優秀的人往往都喜歡“想太多”,什麼是想太多?就是把相同的記憶在腦海中重複出現,把相同的感受在感覺上一次次重複:這也就使得他們“更愛或更痛”。但不論愛與痛,對“後來”的追求者,他們都不願意再接受(或者說願意卻很難接受)。

b、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們賴以生存的東西,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個體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某種經濟狀況的壓力下,一個人往往會不假思索的作出一些缺乏遠見的錯誤反應

。而在企圖拜託這種經濟狀況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一步錯,進而步步錯,讓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相對於普通人而言,“優秀的人”更聰慧、更理智,具有更強的邏輯能力和對事物的分析能力,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往往有(自己認為的)更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自然不會讓自己草草陷入愛情和婚姻的漩渦之中。

除了比普通人更“理智”,許多“優秀的人”同時也是"自大的",這也是他們不會輕易接受別人表白的原因。動物界普遍存在這樣一條基本法則:凡是個體成員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物種,必然會透過群居的方式來聚集力量,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問題也就出現在這裡:自大的"優秀的人"並不認為自己是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個體,於是也不願接受讓自己透過"愛情、婚姻、繁衍並形成家族"之類的(群居)方式來獲得安全感(不接受任何人的表白)。

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B面(他人選擇):一種情緒、兩種局面

一個人沒人表白無外乎兩種情況:A、沒人愛,所以沒人表白。B、有人愛,卻沒人表白。

關於A:

個人認為,說一個人沒人愛,這是一個特別膚淺的、可笑的認知。蘿蔔青菜,尚有人愛,何況是一個具有生命特徵,思考、行為能力的人。所以,與其說一個人“沒有人愛”,不如說一個人“沒有人敢愛”或者“沒有人想愛”更加貼切。

為什麼不敢愛?

恐懼!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件事:恐懼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是對未知的新事物的一種感知,是適應性的保護自己的一種本能反應(新生兒出生便會大哭、嬰幼兒離開母親就會大哭、突然竄出的貓貓狗狗會讓孩子受到驚嚇、離開家就感覺不自在、不是自己的床就睡不著等,都是源於恐懼)。

為什麼對"優秀的人"在愛情上感到恐懼?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一定會經歷一次甚至更多次的失戀,而失戀帶來的一系列感受想必也是不言而喻的。隨著思想的逐步完善,為了提高適應能力、增加安全感,人們開始懂得對未發生事物進行預測。“預測便是恐懼的根源”,思考越多、便越恐懼。越恐懼,便越不敢愛,因為沒有勇氣再承受失敗(失戀)所帶來的一系列感受。(普通人於優秀的人而言)

為什麼不想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優秀”的概念,就一定會有“更優秀”的概念。“更優秀”對於“優秀”來說,就相當於“優秀”對於“普通”:“優秀”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關於(為什麼不想愛)這一原因,可以參考小節:“A面(自我選擇):兩種態度,一種選擇。” (更優秀的人於優秀的人而言)

"愛情往往就是如此,愛你的人你不喜歡,你愛的人不喜歡你。"

心理學:“優秀的人”能孤獨到什麼地步?越優秀越沒人“表白”

關於B:為什麼有人“敢”愛,卻沒人表白?

自卑感補償: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人們普遍對“優秀的人”會更“自覺”地敬畏。換句話說:優秀的人總會在不自覺中就吸引到一批屬於自己的跟隨者。而這些人,往往也會以朋友、閨蜜、兄弟之類的身份存在著。出於個人目的,為了更好的維持這樣一份關係,“跟隨者”往往不會向“被跟隨者(優秀的人)”表白(不敢表白:恐懼一旦失敗,關係也不復存在,甚至連見面都成了問題)。

自卑感存在:

優越與自卑是相比較的結果,但凡有意識存在的地方就有比較,但凡有比較的地方就有自卑與優越(自卑: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裡就不過多敘述了)。自卑感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擁有自卑感的人,大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避開導致失敗的因素,而不是勇敢向前、爭取勝利。面對困難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猶豫、膽怯、畏縮(恐懼失敗,不敢直面困難,不敢表白)。

最後,個人看法及建議(與標題無關):

不論“人上人”還是“人下人”都是心理作祟的結果。“優秀的人”往往都覺得自己並不優秀,反倒是許多人偏偏要給某些人冠上“優秀”的標籤,進而又為自己增添“自卑”以及“恐懼”等心理,讓自己對“優秀的人”、對“與優秀的人戀愛”望而卻步。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生活的態度,個人認為從來就沒有什麼優秀與否的區別,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從來就不取決於對方,而是取決於你怎麼看待對方。

一段告白的成功與否,從來就不取決於“你是否優秀、進而對方(是否對你有感覺)是否看得起你”,而只是單純的取決於“對方是否對你有感覺”。

正如三毛回答荷西的那個問題一般:如果我不喜歡,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歡,千萬富翁我也嫁。而如果是你(身無分文的窮人),我不僅吃得不多,以後我還可以少吃點。你看……愛一個人從來都與自己有關,而與對方是否“優秀”根本毫無關係。朋友,也別再自己折磨自己了,也別再為對方貼上什麼優秀不優秀的標籤了,也不用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感到自卑、而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了。愛就去說吧,對方愛不愛你,只與他(她)對你是否有感覺有關。你優不優秀,他(她)根本不介意!

“對愛情最好的態度是:(在你愛的人面前)不怯懦自卑、(在不愛你的人面前)不自作多情。愛你的人自然會愛你,哪怕前方千難萬阻,他依然會堅定自己的內心。不愛你的人,你再好、再美、再漂亮、再有錢,也換不回他的一眼回眸……既然如此,你還有什麼不敢愛的?愛了又為什麼不敢說?結局若好,皆大歡喜。結局若差,也是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