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說話:學會好好說話,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愉悅

好好說話,有時候很簡單,有時候,很難。

特別是在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有時候反倒不會好好說話。

比如面對父母,因為他們對我們的耐心好、容忍度高,於是我們在和領導、同事說話的時候會在意用詞和語氣,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反倒不太在意。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單位,你說話彬彬有禮涵養禮貌,在家裡說話倒是有些無所顧忌隨心所欲,就算不會引發爭吵,讓父母傷心難過也是必然的。

而更麻煩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大部分人的情感表達都是較為內斂的,對父母的愛不會像西方人一樣直白的表達出來,一見面開口就是“爹地,你要保重身體,媽咪,我好想你……”

在表達關心和愛的時候,我們都比較委婉和曲折。比如說,本來是關心父母身體不想讓他們抬重的東西上樓,開口變成了“叫你們不要老是留‬這些‬東西‬,又‬沒有‬用處‬又‬佔‬地

……”

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好,因為歧義太多,如果你的語氣還不夠好的話,保不準父母會因此理解成別的意思而難過。

更不用說,我們有些人跟父母或者親人說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在意過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我上面列舉的不算是個例,說到這,我真的感覺,現在的學校應開設一門課程,名字就叫“如何好好的與父母說話”。

02

當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忘記好好說話。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在平靜、舒適、愉悅的時候,都能夠好好說話。一旦我們處於激動、憤怒、悲痛的時候,往往說話就會口不擇言,自己怎麼爽怎麼說,事後往往追悔莫及。

在討論不同見解和看法的時候,往往就是由於情緒激動,一心只想否定對方,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導致溝通困難,甚至變成言語的傷害,進而變成人身攻擊。

比如使用“你不知道,你不瞭解,你說的不對,你的看法有問題……”等類似否定的詞語,這樣只會讓對方聽了心裡暗生不爽,因為沒有誰會喜歡被人否定。

尤其有的人還用“你幼稚、你不成熟、你不諳世事、你沒經歷過、你年輕不懂……”等語言,直接攻擊對方人格。結果不僅無法說服對方,反倒對方會因此情緒激動,更加猛烈的反對你。

更糟糕的是,爭論一激烈,有的人就會惱羞成怒,由討論問題轉變為評價對方個人行為品德,結果除了大吵一架以外,沒有其他更好的結局。

言語的傷害,無刀勝有刀,造成的後果往往比你直接踢人一腳打一巴掌還要嚴重和長久。

大腦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東西,在你好心情的時候,它會全身心為你服務。一旦你心情激動處於暴走狀態,它為了保護自己,會直接關閉理智的大門。這也是為什麼在生氣以後,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剛才的胡言亂語很傻X很無腦。

每次當你感覺要生氣的時候,深呼吸3秒鐘,停一停,想想“這事靠發飆能解決嗎?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在情緒激動時控制自己的言語,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直接體現。



03

好好說話,就是你再生氣,也不能說傷害對方自尊的話。

更不要說“我早就告訴你了”“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很多事我們確實多次提醒過,對方還是會忘記,最後當對方吃虧了、上當了、難過了來找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反覆指責他們了。

我們確實會因為對方沒有聽自己的生氣,可是對方明明就很難過了,你如果還說這些話,只會讓對方更加痛苦,引發更加激烈的爭吵。

好的修養,就是要學會放棄。在相處中不要太爭強好勝,學會在爭論中放棄輸贏,因為有時候你贏了道理,可能會輸了感情。

而且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爭到翻臉,完全沒有必要。除了大是大非和原則性問題,就把勝利讓給對方吧。

有一句話說:

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能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即使不為了野心,不為了成功,有最好的修養,好好說話,能讓你自己覺得愉悅和幸福,讓你身邊的人也覺得愉悅。

如何好好說話:學會好好說話,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