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溝而不通”的迴應方式

我們每天都在講溝通,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溝通呢?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呢?所謂有效,就是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讓雙方的關係更進一步。那麼,我覺得在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之前,我們要先學習什麼是錯誤的方式,我們需要反觀一下自身,首先認識並剔除錯誤。造成“溝而不通”的主要有如下2種常見的迴應方式:

避免“溝而不通”的迴應方式

錯誤方式1:沒有迴應

沒有迴應也叫“對牛彈琴”。比如雙方冷戰時,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不理睬;比如孩子放學回家,跟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而媽媽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或者正在做她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對孩子的話一點兒反應也沒有。

這種情況在夫妻之間比較常見。往往是妻子話很多,而先生不願意迴應,一直拿著手機玩,或者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不予理睬。妻子會覺得好像跟木頭講話一樣,很沒意思,慢慢地就不再與先生溝通了。親子之間這種迴應的方式比較少,一旦經常發生,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他會覺得這個世界過於冷漠而慢慢關閉自己的心門,不再願意與父母溝通。

避免“溝而不通”的迴應方式

錯誤方式2:無關回應

無關回應也稱為“意識入侵”,指父母帶著自己的觀點去迴應孩子。這種迴應是大多數父母最常用的溝通方式,用了之後還常常處於無意識的狀態。常見的無關回應有:提供建議、說教規勸、邏輯辯論、分析診斷、同情安慰、調查質問、轉移注意力等。

什麼意思呢?我們看個例子:

避免“溝而不通”的迴應方式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去告訴老師呀。(提供建議)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早就跟你說過了,打架是不對的。(說教規勸)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小孩子之間必須學會友好相處。(邏輯辯論)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一定是因為你惹惱他了,他才會與你打架。(分析診斷)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所有的孩子都難免經歷這樣的事情,別難過了。(同情安慰)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你為什麼要和他打架?(調查質問)

兒子: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

媽媽:肯定打贏了,來,吃一個雞腿!雞腿好吃吧,哈哈哈……(轉移注意力)

避免“溝而不通”的迴應方式

是不是都很熟悉?你可能覺得很正常,實際上,當你用這些方式迴應孩子時,就如同戴上了有色眼鏡,你所看見的孩子,並不是這個真實的孩子。當孩子說“我今天跟文文打架了”,而你的迴應是“你又欺負文文了”或“文文受傷重不重”,其實你根本不瞭解孩子。孩子說這件事情可能想表達的只是“儘管我跟文文打架了,但我們還是好朋友”或者“我跟文文打架了,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我說出來,心裡就會好受些”,僅此而已。如果我們家長以這種方式來追問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跟著我們引導的方向來回答,其實跟孩子的本意已經相差甚遠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