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中國幾十年高速發展的大環境,形成了奮鬥主導的社會節奏。大家透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改善自身生活狀態,實現自我價值。

但是隨著發展逐漸放緩,很多傳統行業市場縮水,增量只能更多依靠創新行業。一些行業開始實行普遍996的工作時長,甚至有企業家公開對外宣傳996是修福報。在工作中覺得自己是螺絲釘,感覺不到工作的意義。

暴富,掙快錢,讓年輕人身心不再平和。對金錢的瘋狂追逐,讓很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由於要迎合社會普世價值觀,要堅持所謂匠心、成為匠人越來越難。

更嚴重的焦慮症、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高房價、上學難、生子、養老的壓力,讓很多年輕人應付不來,患上空心病。對國家充滿信心,對自己看不到希望,只想躺平,成為我國不少年輕人的現狀。

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守住自己內心的平靜和初心。同時,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人生的意義成為值得學習和研究的事情。

《可塑的我》這本書或許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緩解負面情緒,探索意義的思路。

《可塑的我》這本書的作者-陳婕君作為美國麻省心理諮詢師,中國最具影響力50位心理學家之一。將心理學35項知識與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的問題相結合,從“自我發展”、“事業管理”、“人際關係”、“重塑生活”、“心理基因”、“情商發展”以及“心理健身”七個方面來介紹我們應該如何重塑自我,自我察覺並改變。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其中,有幾個重點心理學理論帶給我很深的啟發。

第一,WOOP思維法。

該方法是由阿根廷心理學家加布裡埃爾·厄廷根提出的。我認為可以將其做為我們日常處事的基本邏輯。

我將它描述為做最好的期望,做最壞的打算。W明確目標激勵自己。O知道目標能帶給自己的是什麼。O瞭解為了實現目標可能遇到的障礙,以及無法跨過障礙的結果。P制定出要克服障礙的計劃和動作。

提前做好計劃,調整好遇到障礙的心態,在變化來臨時才能從容應對。控制不是對計劃完全一成不變的執行,而是有處理變化的能力和心態。

這是我們處理每一件事情應該要有的基礎邏輯和心態。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第二,依戀迴圈模型。

這個模型主要是介紹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它包括四個步驟:需求—表達—滿足/不滿足—心理結果。一個人的安全感,信任感,自尊、自信能力都是在0-12歲形成。其中,0-18個月期間尤為重要。

作者在文中以一位名叫米西的小朋友為例,介紹了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形成時間是在0-18個月。作者表示在這段時間,外界的刺激會直接作用於嬰兒,這段時間是培養一個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最佳時間。

嬰兒對依戀關係人-媽媽發出表示,並透過媽媽的反饋,得到對親密關係、以及周圍世界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是一個多次試探,收到反饋,才能逐漸積累起來的品質。

在遇到獲取玩具困難時,米西小朋友媽媽給予及時的擁抱,以及後來對小朋友解決困難的引導都是第一時間的積極反饋,讓小朋友感受到來自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0-18個月的時間,是否形成了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未來人生在遇到困難和處理問題時的選擇。比如,是否願意向他人求助,在遭到拒絕之後心裡能否調節,以及能否接受別人的建議。

可見在嬰兒0-18個月階段,透過迴圈和滿足建立起來的安全感和基礎信任感十分重要,如果錯過了最佳時間,在今後的人生中可能會花費更大的代價來學習。

這個理論解答了我對“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困惑。也讓我明白那些爸媽為自己抗的雷、躲在象牙塔裡缺少的成長經歷早晚有一天會體驗,並讓自己成長。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第三,埃裡克森的發展心理學說。

成年中期,也就是成年之後、中年之前這一階段,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有兩個:繁衍與停滯、尋找人生意義。

這是我在三十歲轉折點思考最多的問題。人生的意義是要符合個人價值觀的選擇,不同的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人。人生每一步關鍵節點的選擇又決定了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在我對職業生涯彷徨、迷茫的一段時間,我發現工作的意義、事業的意義歸根結底又回到老生常談的人生意義。工作、事業的意義其實是人生的子意義,應該以人生意義為基礎和導向。

我開始找身邊的人聊這個話題,想要從他人的經歷和答案中尋找啟發。有的人說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有的人說人生的意義是要掙錢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得好;還有很多名人訪談節目裡宣稱人生本沒有意義,尋找意義的過程就是意義所在。

這些說法要麼過於悲觀,要麼無法引起我的共鳴。

最後和一個三觀相近的朋友探討出了一個我比較能接受的答案。對我而言,人生的意義在於眼界,在於更多的體驗,再進一層,在於成為其他人的需要,給予他人力量。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第四,CCRT工具,核心關係衝突主題。

透過這個模型可以看到人際關係中發生衝突和困難的核心問題。

透過“童話記憶法”、”電視劇角色參照法”或者“故事創造法”找到自己的核心衝突主題和內在需求,突破限制性觀念,提升人際關係。

仔細想想面對有聲望的長輩或者老師時,你是否會本能的畏懼,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面對嚴厲的領導唯唯諾諾,刻意討好。

如果出現以上的情況,可能就存在自尊不足。尤其在中國尊師重道,一切要以長輩為大的教育成長環境下,很容易對自尊成長造成影響。

培養自尊的最佳時間也是在嬰幼兒時期。在最初和他人接觸,伴隨共生關係形成。

自尊是建立在自信、信任感和安全感之上的。不同於自信、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形成更多的依賴母親給予的反饋。

自尊的形成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需要個人和環境不斷碰撞,鞏固,堅實。

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感受、情緒、想法之間的關係。繼而真正感知自我,並和周圍有害的人保持距離,勇於說不。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第五,鏡映原理。

這裡說的關係不光是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同時也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小朋友行事更為直接,目的明確。把問題解決掉,而不糾纏為什麼你不按照我說的做;他們內心平靜、專注,可以觀察樹葉、螞蟻,一玩就是一整天;沒有限定性思維,天馬行空,對世界充滿好奇;真實,直接,敢於表達自我需求,較少討好型人格。

以上這些是小朋友天性的優點。如果發現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出現反面的性格或者人格,不要怨天尤人。這個時候更應該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甚至發現問題本源其實在自己,繼而進行改變。

探索價值 重塑自我

《可塑的我》作者將心理學理論、案例和實際相結合,多處讓人讀起來引起共鳴,發人深思。學習心理學的理論,按照書中介紹的呼吸、掃描、成功日記等方法進行自我調節,正確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緩解憤怒、焦慮、抑鬱等情緒,尋求內心所向。

大理、海南相繼出現數字遊民,開始探索一邊旅遊、一邊創業的生活;還有辭掉高薪工作,開始房車旅行的年輕人;以及回到家鄉,當起文創木匠、茶農、果農的新青年。

這些並不是媒體為了賺取流量、博得眼球的宣傳報道。而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尋求自我價值的實驗。

原來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為了理想,勇於嘗試,不怕犧牲的人!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英雄!